BCL3083 Aksara Bahasa Cina(Modul)

March 25, 2018 | Author: jooyee2000 | Category: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Language, Syllable, Languages Of Hong Kong, Vocabulary


Comments



Description

汉字学BCL3083 AKSARA BAHASA CINA MODUL PENDIDIKAN JARAK JAUH (PJJ ) Fakulti Bahasa dan Komunikasi Jabatan Bahasa Moden Penulis: TAN TIAM LAI,Ph.D, LIN CHIA YING,Ph.D, FAN PIK SHY,Ph.D. Universiti Pendidikan Sultan Idris Tanjong Malim,Versi Mac 2014 汉字学│ 1 目录 单元一 汉字学简介 1.1 1.2 1.3 1.4 文字与汉字 汉字的特质简述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文字学 单元二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2.1 2.2 2.3 2.4 2.5 71-88 现代汉字读音的特点 同音字 多音多义字 现代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单元六 汉字的意义 6.1 6.2 6.3 6.4 6.5 59-70 “六书说” 六书释例 关于汉字构造的学说 汉字构造的基本精神 单元五 汉字的读音 5.1 5.2 5.3 5.4 43-58 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造字和构形原理 单元四 汉字的构造 4.1 4.2 4.3 4.4 23-42 汉字的起源与传说 汉字的形体和演变 古文字阶段 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简化 单元三 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3.1 3.2 3.3 7-22 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 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单义字和多义字 同义字 现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89-101 汉字学│ 2 单元七 汉字的工具书 7.1 7.2 7.3 7.4 7.5 7.6 7.7 工具书的定义和特点 字典和词典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汉语大词典》 《辞源》 《辞海》 单元八 汉字的简化、规范、频率统计与使用 8.1 8.2 8.3 8.4 8.5 143-164 汉字的形成与文化基础 汉字构形与古代社会生活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构形的文化精神 汉字的文化娱乐功能 单元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19-142 汉字的简化 现代汉字与规范 汉字的字量 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 汉字与技术应用 单元九 汉字与文化 9.1 9.2 9.3 9.4 9.5 102-118 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的历史简述 古代汉字教材的科学性与特点 中国当前的汉字教学与字表研究 中国汉字扫盲教学及其教学用字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及其标准 马来西亚汉字教学简述 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原则 165-184 汉字学│ 3 PANDUAN MODUL Panduan kursus disediakan bagi membantu anda memahami sepenuhnya keperluan dan kandungan kursus. Pelajar dinasihatkan membaca bahagian ini dengan teliti dan selepas itu berusaha untuk mengikuti segala perkara yang disarankan bagi membolehkan anda melengkapkan kursus ini dengan cemerlang. Kursus BCL3083 Aksara Bahasa Cina merupakan kursus yang dibina khusus bagi melahirkan seorang pendidik yang profesional dan berkesan dalam bidang Bahasa Cina. Justeru, kursus Aksara Bahasa Cina menerapkan pemahaman konsep, pendekatan teori dalam Aksara Cina dan keistimewaan serta unsur estetika Bahasa Cina. Modul kursus Aksara Bahasa Cina menggabungkan 10 unit pembelajaran yang meliputi Unit 1: Pengenalan kepada Aksara Cina; Unit 2: Asal-usul Aksara Cina; Unit 3: Ciri-ciri Aksara Cina; Unit 4: Struktur Aksara Cina; Unit 5: Fonetik Dalam Aksara Cina; Unit 6: Semantik Dalam Aksara Cina; Unit 7: Kamus Aksara Cina; Unit 8: Proses Standardisasi Aksara Cina; Unit 9: Konteks Budaya Dalam Aksara Cina; Unit 10: Kaedah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Aksara Cina. KUMPULAN SASARAN Kursus ini ditawarkan kepada semua pelajar yang mengikuti Program Ijazah Sarjana Muda Pendidikan di UPSI. Walau bagaimanapun, modul ini digubal khas untuk pelajar Program Jarak Jauh. PERUNTUKAN MASA PEMBELAJARAN Mengikut piawaian UPSI dan MQA, setiap jam kredit memerlukan pelajar memperuntukkan 40 jam waktu pembelajaran. Oleh itu, bagi setiap kursus ini pelajar perlu memperuntukkan 120 jam waktu pembelajaran. Anggaran agihan waktu pembelajaran bagi BCL 3083 Aksara Bahasa Cina adalah seperti dalam Jadual 1. Jadual 1 Anggaran agihan masa pembelajaran BCL3083 Jam Pembelajaran Aktiviti Pembelajaran Membaca modul,ulangkaji,dan menyiapkan tugasan Bersemuka Tidak Bersemuka 50 汉字学│ 4 Tutorial dan persediaan di Pusat Pengajaran 10 10 Tutorial melalui E-Learning 14 10 Forum ( E-Learning melalui MyGuru3 ) 6 10 Bahan P&P melalui MyGuru3 Jumlah Masa Pembelajaran 10 30 Jumlah Keseluruhan Masa Pembelajaran 90 120 HURAIAN BCL3083 AKSARA BAHASA CINA HASIL PEMBELAJARAN KURSUS Di akhir kursus BCL3083, anda diharap dapat: 1. Menganalisis dan mengklasifikasikan bentuk aksara Cina berasaskan aspek-aspek yang berkaitan (C4); 2. Menyatakan kepentingan pelbagai aksara Cina dalam penulisan perkataan Bahasa Cina (P2); 3. Menghuraikan keindahan dan kehalusan aksara Cina (A5); 4. Bekerja secara berpasukan untuk melaksanakan tugas yang diamanahkan (CS3,CT3,EM2). SINOPSIS KURSUS Kursus ini menumpukan kajian ciri-ciri, bentuk dan perubahan aksara Cina. Kursus ini membincangkan perkembangan dan penggunaan serta sistem mengringkaskan tulisan Cina. Kursus ini memberikan pendedahan mengenai teori pembentukan dan struktur aksara Cina. Kursus ini juga menekankan kemahiran menganalisis ciri-ciri aksara dan hubungkait antara ciri-ciri aksara dengan maksud perkataan serta kaedah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ISI KANDUNGAN KURSUS Untuk membantu anda mencapai hasil pembelajaran kursus ini,isi kandungan kursus dibahagikan kepada sepuluh unit semuanya yang terkandung dalam Modul seperti berikut: 汉字学│ 5 UNIT TAJUK 1 PENGENALAN KEPADA AKSARA CINA 2 ASAL-USUL AKSARA CINA 3 CIRI-CIRI AKSARA CINA 4 STRUKTUR AKSARA CINA 5 FONETIK DALAM AKSARA CINA 6 SEMANTIK DALAM AKSARA CINA 7 KAMUS AKSARA CINA 8 PROSES STANDARDISASI AKSARA CINA 9 KONTEKS BUDAYA DALAM AKSARA CINA 10 KAEDAH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AKSARA CINA PENAKSIRAN Tugasan % Wajaran Kaedah dan Hasil Tugasan Kuiz/ Forum 30 Dalam talian menggunakan MyGuru3 Tugasan 30 Bercetak dan dijilid beserta salinan CD Peperiksaan akhir 40 Jumlah 100 HURAIAN IKON YANG DIGUNAKAN Situasi yang memerlukan anda berfikir dan membuat refleksi mengenainya. Aktiviti latihan bagi membina kefahaman dan mengaplikasi konsep yang dibincangkan. Kadang-kadang disertakan jawapan serta maklum balas di akhir setiap unit. A Aktiviti latihan yang disertakan jawapan serta maklum balas. 汉字学│ 6 汉字学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 二 :BCL3083 :汉语语法 :CHINESE WRITING SYSTEM :汉语言学 :中文教育本科课程专业课 课程简介 《汉字学》是中文教育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汉字 的性质,汉字的起源,汉字字体的演变,现代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汉字 的规范化,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等有关内容。了解并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 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中的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的、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的: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中文教育系本科学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现代汉语文 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汉语文字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 汉语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构造、形体、读音、意义、规范化、汉字教学等相关知 识,在奠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开拓视野,培养专长。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关注语言生活,联系实际,分析、探讨相关语法问题,使同学们在学 习和讨论中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观察力、分析力和研究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供 阅读书目和思考题,供学生课外阅读、思考。 五 教学内容 单元一 汉字学简介 单元二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单元三 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单元四 汉字的构造 单元五 汉字的读音 单元六 汉字的意义 单元七 汉字的工具书 单元八 汉字的规范、频率统计与使用 单元九 汉字与文化 单元十 汉字教学 . 说明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的异同; 3. 简要说明文字学与训诂学、音韵学之间的关系; 5. 简略阐明文字的定义; 2. 何谓文字? 2.汉字学│ 7 单元一 汉字学简介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简略解说汉字和汉语的差异; 4. 汉字和汉语的区别可以从三方面探讨。试写出其中一项。 . 写出汉字学发展出的 4 大分支。 热身练习 1. 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的差异是什么? 3. 汉字学│ 8 4. ii. 前言 文字学可分为普通文字学和中国文字学(汉语文字学)两大类,这正如语言学之分 为普通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汉语言学)一样。普通文字学研究包括中国文字和中国其他 少数民族文字在内的世界所有文字的共性问题或及各种文字的宏观类别。中国文字学(汉 语文字学)只研究中国文字的有关各种问题。在马来西亚,通常所谓“文字学”,其实所 指的是“中国文字学”或“汉语文字学”。台湾方面大都称为“中国文字学”。中国大陆 方面称为“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他们认为中国文字并不仅仅是中国文字,还有藏 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纳西文、苗文等二十余种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文字学(汉语文字学)只是以古代中国文字作为认识中国文字历史、或揭示中 国文字原始形态以探索中国文字形义关系的材料而已。而古文字学则研究古代中国文字的 形体规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释辨认出土古文字,同时还必须探讨有关古文字资料的出 土、流传、断代、整理、著录、解释等更深更专的问题。不论是古文字学还是现代文字 学,都不能离开文字学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主要只是文字学概论。作为文字学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对汉语文 字的特性、特质及其构形理论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还有文字和文化及语文教育等相关课题 有初步的了解。 . 现今的文字学共有 4 大分支,写出其中两个: i. 古代的“小学”是什么意思? 5. html http://www.do?resource Id=2093 图 1:汉字的记录功能 .htm http://www.chinashufajia.2 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如果从殷商甲骨文开始算,汉字应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 史,载负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它超越了方言分歧,长期承担着数亿个不同籍贯、不同省 份、不同国籍的华人交流思想的任务。由早期以书法书写为主而生发出篆刻、书法等艺 术;直至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高科技的 挑战并与世界文明发展跃进。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篆刻 书法 汉字与科技 图片下载自 图片下载自 图片下载自 http://gb.cn/1321/2013 /07/11/7071s4178521.1 文字与汉字 1.1 文字的定义 在文字定义问题上,语言文字学者分狭义和广义两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 的符号。广义派大致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 为文字。这种分歧只是使用术语的不同,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绝对的是非。本课程中采用 狭义派的观点,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文献里,历来是用“文字”这个词称呼记录语言的符号 的。 1.cn/teacherer ms/showRecDetail.汉字学│ 9 1.1.otos.cri.1.com/html/63/n863. 1.3 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分为两个大类: i. 表意文字 ii. 表音文字 这种分类是从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也就是从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 还是语音作为区分依据。例如,•巫语“lelaki”和英语“man”分别直接拼出了意义为 “男”的这个词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语“男”的甲骨文则用以耒 ( 犁 ) 耕 田 来 表 达 男 子 之 意 , 因 为 农 耕 主 要 是 男 子 的 事 。 隶 变 后 楷 书 写 作 男 表达 “男性”的 意义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讨论文字的性质类别,不是只考虑个别或一部分字符的构造, 而要看整体构形系统总的发展趋势。汉字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保存自己的意义信息,并从个 体表意,发展到系统表意。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文字划分为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文字,不论是 表意文字还是表音文字,它们具有相同的职能---记录语言,是语言的载体。音与义既然 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两大要素,这两种文字当然同时记录了语言的音与义,不可能只记录 音或只记录义。在这一点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 “表”并不是“表示”或 “表达”,而是指文字形体“表面”直接体现了语言的什么信息。表音文字直接体现的信 息是“音”,应该称为拼音文字。表意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意”,应该称为构意文 字。为了不把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巫文、英 文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1.2 汉字的特质简述 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 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例如,“人”这个字记录 了 rén 这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人”(一种高级动物)这个语素。比较而言,英语的情 况则迥然不同,英文字母代表的是音位。例如 thing(东西)这个词,th、i、ng 分别代表 [θ]、[i]和[η]这三个音位,thing 是三个音位拼合的词。说汉字属于“音节-语素” .汉字学│ 10 1. 汉字学│ 11 文字,也是从它的构形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对应来说的。汉字构成以后,每个汉字并不一定 都记录一个语素,例如,在“马来西亚”这个译音词中,四个汉字才记录一个语素。 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两维度的平面上来构形的,所以人们常称它为 “方块汉字”,这个特点也是汉字的表意性带来的。早期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过渡来的,所 以独体字大多呈两维平面,合体字大多采用形合的方式组成的。这种组合需要采用上下左 右的相对位置来反映事物的关系。且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例 A: A 试一试,你可以认出并写出多少个汉字?(鼓励先和同学同事们讨论再看参考 答案) 例 B: 洗 浴 沫 例 C: 祝 客 葬 例 A,在甲骨文里都属于独体象形字,它们是直绘其形,自然置于两维平面中,例 B 都属于合体象形字,“洗”、“浴”、“沫”三个字,为了描写出人在器皿中洗脚、洗 澡、洗脸的情境,在组字时,器皿一定放在下面,被洗的手脚应放在器皿中,而用手洗脸 的人则应放在器皿边上,脸又要放在器皿近上方。“祝”绘一个人举手向木表祈祷, “客”绘人用脚走入室内用嘴说话,“葬”绘人在棺椁之中,为了体现事物的本来情境, 组构的字保持了事物相互的实际位置,构形必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而不能是线性的。所 以,在古文字时代,方块汉字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当汉字发展到义合组字和义音组字 . 汉字学│ 12 后,由于整体构形已经经过了一番规整,当然也就要保持上下、左右的两维方形。因此可 以说,方块汉字正是汉字的表意性必然带来的特点。 这个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构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别的因素,除了不同的构件可 以组合成不同的汉字外,相同的构件也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例如:  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 如 “另”与“加”不同,“本”与“末”不同,“枣 (枣)”与“棘”不同等等。  构件的置向也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 如“从”、“比”、“北”相异等等。  构件的数量也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 如“日”、“昌”、“晶”不同等等。 这些区别变化,都是在两维的空间内进行的。这与拼音文字由字母线性排列而结合 也是不一样的。 汉字的这些特点,都是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所以能形成和保持这样的特 点,是因为这些特点可以适合它所记录的汉语。汉语是词根语,又是分析语,词形上极少 有需要用音素来记录的附加成分和语法形式。汉语的语素又以单音节为主,差不多每一个 单音节语素都具有意义,可以为构字提供依据。因此,汉字长期保持这些特点,不是偶然 的,而是汉字自然发展趋势使然。 汉字从历时的演变出发,可以分成两大阶段。这两个阶段以秦代的小篆作为分界: 自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通称古汉字;自秦汉隶书以后,通称今汉字。古今汉字的重要区 别是书写单位笔画的形成。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书写单位是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 是“随体诘诎”而形成的,由这些线条构成的汉字,带有较明显的图形性。而隶、楷阶段 的今文字的书写单位,则是各种类型的笔画。这些笔画经过自然发展和人为规范,逐渐变 得样式固定、数量有限、写法规范,由这些笔画书写出的汉字,原始的图形性已淡化了。 然而,有许多学习汉语的西方人士对汉字的图形特质深感兴趣。 当代正在使用的汉字,称作现代汉字,现代汉字在形制上也属于今汉字。在中国, 在中小学教学中,现代汉字专指已经规范了的当代汉字而言。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用自 . 3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 汉字是汉语的载体,先有汉语后有汉字。 在汉字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实际上是属于汉语的,即音和义;唯有形,才属于汉 字本体。汉字的音和义,是汉语语素音与义的反映。汉语在没有汉字的历史阶段,仍然可 以存在并实现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就是通过用口语的方式;但是,如果没有汉语,汉 字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产生的条件。从这层意义上说,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 二性的。正因为汉字是第二性的,所以,正如前面说过的,汉字的特点,是适应汉语的特 点而形成与保存的,同时,汉字的发展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汉语的制约与推动。 中国周秦时代是汉语单音语词大量孳生的时代,词的派生大大推动了汉字的孳乳;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汉字的形声化趋势急剧发展,形声字大量产生。魏晋以后,由于汉语 的造词方式逐渐变为以合成为主,汉字的增长速度也就逐渐缓慢了。  汉字对汉语的使用和发展影响深远。 汉字不但帮助汉语超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扩大了交际职能,而且它具有超方言的 特点,因而有利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同时,由于有了汉字所记录的书面语,更促进了汉 语的严密化。汉字作为汉语的视觉符号,对分辨汉语中的同音词、吸收古语词、方言词和 外来词,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汉字与汉语相互依存,但是从本质上,汉语并不等 同于汉字,它们是互有差异的两种符号体系。 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的,在古代汉语里,汉字与单音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 对应的,这就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汉字和汉语可以等同。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中国 .汉字学│ 13 己的形体,承负着所记录的单音节语素的音和义,因而成为形音义的结合体。形、音、义 被称为汉字的三要素。 我们将会在单元二和单元三将分别探讨和了解有关汉字的演变,其性质特点和构 形。 1. 汉字学│ 14 文字学家王宁认为将汉字与汉语混为一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失 误。 汉字和汉语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汉字虽然由于记录汉语而从汉语的语素那里移植了音和义,但是它还有属于 自身的形式──字形。因此,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与推动外,同时又有属于它自己的、不 受语言制约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使用规律。汉字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构形系统,构形 系统的总体对汉字个体是有制约作用的。很多与构形系统不相切合的异体字被自然而然地 淘汰,很多新产生的形声字对义符和声符的选择,都是汉字构形系统的内部规律使然。汉 字的构形系统与汉语的音义系统不是同一个系统,这一点对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依靠汉字 构形系统集中识字,往往难以设计思想内容切合小学生的课文;而利用言语作品分散识字 时,又往往难以完全切合汉字的难易程度。这种现象,就是汉字构形系统与汉语词汇、语 音系统不一致带来的。 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单元谈论汉字的构造与构形。 第二,文字和语言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在讨论它们的历史发展时,不能把二者混 为一谈。例如,在汉字中,构形比较单一、理据比较清晰的独体象形字,比由它构成的合 体字特别是形声字产生要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独体字所记录的词都一定早于形声字所 记录的词。在汉字中,“马”是独体字,它的产生早于形声字“妈”,但是就词而言, “妈妈”这个词,并不比“马”产生晚。从总体看,汉字史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但并不 完全等同。 第三,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作品中,字与语素或词的对当关系是不平衡的、不整齐 的。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或一个单音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是 在分析书面文献时,对文字与语言、字与语素或词的不平衡状态,不整齐对应的状态,就 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  由于异体字的存在,不同的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中常常出现异字同词的现象。例如 同样是“痛苦”的“痛”,汉代的碑文上时常写成“慟”。同样是“危险”、“高 危”的“危”,魏晋作品中时常写作“峗”。 . 韩愈的《马说》最后两句话:“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与反问语气副词“岂”一样,可译作 “难道”;第二个“其”是商榷语气副词,可译作“恐怕”、“该不是”。  在共时平面上是如此,在历时情况下更为复杂,形体上具有传承关系的字,在意义 上并不完全相当。例如,甲骨文的“天”、“大”同用,周代金文已经分开,先秦 典籍“房舍”与“舍弃”的“舍”不分,隋唐时后者已经写作“捨”;现代简化字 又都写作“舍”了。 由于以上原因,在教学和研究中分清字与词就十分重要。不但字词考据要注意这个 问题,统计时也要注意,当我们要在一篇文章或一部文献里统计共有多少词或语素时,绝 不可以它的字数来替代。上述《马说》的两句话中,共有不重复的词 9 个,但仅有不重复 的字 8 个。这些事实都说明,在理论上分清汉字与汉语本质上的不同,在实践中注意字与 语素、词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你能说说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简繁字、同形字、同音字是指什么吗? 我们将会在此课程中一一重温或学习有关汉字的这些特点。 .字与词不一致的情况更为普遍。例如.汉字学│ 15  由于同音借用字的存在,同一语素写两个字和不同语素写一个字的现象都不乏见。 例如:“从容”、“容易”、“容纳”的“容”和“容貌”的“容”在意义上毫不 相干,却写同一个字。又如,“雅座”、“雅量”、“雅语”的“雅”写同一个 字,但“雅座”的“雅”是“迓”的借字,当“迎接”讲;“雅量”的“雅”古代 常写作“疋”,当“酒杯”讲;“雅语”的“雅”一般认为是“夏”的借字,“雅 语”即“夏语”。再如,“马寅初”的“马”是在中国可以追寻历史渊源的姓氏, “马克思”的“马”只记录一个德语音节的声音。  在虚词里. 汉字学│ 16 1.4 文字学 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并存的。它们代表着两种发展趋势的文字系统, 各有其特点,又各有其发展规律。汉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坚持着其表意的 特点。发展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日渐严密构形系统的表意文字,是表意文字 的代表。正因为如此,汉字的发展演变中,有拼音文字不具有的现象和规律,也有其他发 展时间较短的表意文字未曾出现过的现象和规律。所以,研究汉字的构形特点和使用规 律,不仅是中国文字学的课题,而且是世界文字学的课题。 1.4.1 “小学”与文字学 文字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远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了。清末以前,把研究中 国文字的学问称作“小学”。 “文字学”是现代学术的名称,古代则称为“小学”。“小 学”这个名称是汉代叫起的。把研究中国文字的学问称作“小学”,是因为文字是当时小 学教学的主要科目的缘故。请看看《汉书》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说文解字‧叙》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 《说文解字》中所谓的“六书”就是文字。据上所说,从周代以来文字就是小学的 重要学习科目,所以后人就连带地把研究文字的学问也称作”小学”了。“小学”这个由 学校引申出来的学科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末。直到章太炎等才革掉这个似是而非的名称, 还了它本来面目,把”小学”更名为“文字学”。 . 汉字学│ 17 1.2 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 文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建立起的一门学科。作为研究汉字的学科从汉代的“小 学”算起,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文字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时间并不太长。传统 “小学”虽然早在隋唐时代从名目上已经分为训诂、体势、音韵三类,以后又形成了文 字、音韵、训诂学科三分的局面。但是就学科内容的划分来说,音韵学确实成为独立的学 科,文字和训诂却迟迟未能分割清楚。让我们看看历代文人对文字学、声韵学和训诂学的 归类处理:  西汉末刘歆于哀帝时继承其父刘向之业为皇家图书馆校理图书,撰秘书目录为《七 略》,分图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 “数术”、“方技” 六大类。其中“六艺略”相当于后来四部图书分类法中的“经部”,又分为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 “孝经”、” 小学”计九种。  从《汉志》所录来看,”小学”相当于文字学,而不包括有关训诂的《尔雅》之类 和有关音韵的书。音韵学兴于魏晋以后,东汉时代也许还没有这类专著。  至唐代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经部图书已将《声韵》、《声类》等音韵 之书列入“小学”类,但《尔雅》、《广雅》、《方言》、《释名》等解释词语的 语言著作仍然另属一类。  五代刘昫监修的《唐书‧经籍志》将训诂书、文字书、音韵书和书法书著录在一 起,但甲部(即经部)类目仍将”诂训类”和”小学类”分为两类。  至北宋宋祁、欧阳修重修的《新唐书‧艺文志》,始将”诂训类”并入”小学类” 之中。  自此所谓”小学”的涵义已扩大到文字、音韵、训诂、书法四个方面。  清代乾隆时所编《四库全书总目》则在经部”小学类”下分为”训诂”、”字 书”、”韵书”三小类(书法著作另属他类),相当于中国语文字学(汉语言文字 学)。 .4. 汉字学│ 18 我们可以发现,从清朝以来所谓”小学”,包含了音韵学和训诂学。今天的文字 学,是否还应该包括音韵和训诂二门学科呢? 关于文字学的研究范围,唐兰在 1934 年所写的《古文字学导论》中认为:“文字学 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把文字 学的内容与音韵学、训诂学的内容区别开来,应该说是合理的。不过要留意音韵学、训诂 学二者与文字学的关系。也就是说让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各司其职是合理的,但不等 于文字学只管字形而不管字音、字义,而应该形、音、义三方面兼顾。不过要留意音韵 学、训诂学二者与文字学的关系。也就是说让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各司其职是合理 的,但不等于文字学只管字形而不管字音、字义,而应该形、音、义三方面兼顾。 这是中国文字研究的一大进步,是中国文字研究摆脱传统的文献学、训诂学的束 缚,成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标志。过往,文字学和声韵学及训诂学未能分割清楚的原因有以 下几个:  汉字本体的研究必须以形为中心,而且必须在个体考证的基础上探讨其总体规律, 历时数千年的传统文字学在研究上以形附属于义、着重个体而忽略总体的习惯,便 无形之中成为这种本体研究的障碍。  过往,历代的文字研究都依赖字书,而古代字书都不区分字形的历史层面,提供不 出一批经过整理的系统字料,总结汉字构形的整体系统便更加难以起步。  古代的学科重视综合和应用,这种特色更加使文字学与训诂学的界限难以厘清,作 为汉字本体的研究没有和对它功能的研究分开而有其独立的体系。 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文字学,不但使汉字构形的规律逐步得到了多方的印证, 而且使文字断代的观念得到了强化,这样才有了文字学独立的可能。文字学的基础理论是 从传统“小学”、古文字学和近年兴起的现代文字学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规律。它应当 具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它是从汉字的实际材料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照搬某些现成的结论; . 汉字学│ 19 第二,它是对具有继承性的历代汉字进行断代的测查而形成的,因而有着切合汉字 发展每个历史阶段并能说明汉字发展演变总规律的普遍性,而不是只对一部分或某一阶段 的汉字适合; 第三,它不但能解释发生在个体汉字上的诸多现象,而且能把汉字看成是记录汉语 的符号系统加以描写并对现象作出解释;第四,它应有彻底的理论性,不是就事论事,因 而对汉字的整理和规范等应用领域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科学规则。按照这几个条件来建 设文字学的基础理论,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文字学这门学科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支: (一)汉字构形学  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 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就汉字的发展历史来说,不同历史阶段的汉字构 形具有各自的特色,而汉字构形学要能涵盖各阶段汉字构形的诸多现象,为研究各 阶段汉字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汉字构形学是其它几个分支的枢纽和基础。这 是因为,通常所说的汉字三要素形、音、义,音和义都是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由汉 语那儿承袭来的,只有字形是汉字的本体。不论研究汉字的字源、字用、风格和他 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都必须先把汉字的构形规律搞清楚。  汉字形义学与汉字构形学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这种研究从理论上说,是要抓住 汉字因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特点,总结出汉字形义统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 如何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达到确定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这一目的。从实践说,是 要借助字形的分析来探讨古代文献的词义,为古书阅读和古籍整理提供语言释读的 依据。  汉字构形学与汉字形义学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前者借助于意义,探讨的中心是 形体,所以属于文字学范畴;后者借助于字形,探讨的中心是意义,所以属于训诂 学或文献词义学范畴。 (二)汉字字源学  尽量找出汉字的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期的造字意图,也就是探讨汉字的形 . 汉字学│ 20 源,也叫字源,这是汉字字源学的任务。字源学是研究探讨形源的规律和汉字最初 构形方式的学科。  汉字字用学与汉字字源学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个体字符造出后,并不是永远用 来记录原初造字时所依据的那个词或词素,它的记录职能时有变化。字用学就是研 究在具体的言语作品里汉字字符记录词和词素时职能的分化和转移的。  汉字字源学探讨原初字形,属于文字学范畴,字用学探讨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职 能,属于训诂学或文献词义学范畴。 (三)汉字字体学  汉字字体指不同时代、不同用途(鼎彝、碑版、书册、信札等)、不同书写工具 (笔、刀等)、不同书写方法(笔写、刀刻、范铸等)、不同地区所形成的汉字书 写的大类别和总风格。研究汉字字体风格特征和演变规律,是汉字字体学的任务。 (四)汉字文化学  这种研究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宏观的,即把汉字看成一种文化事象,然后把 它的整体,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巨系统下,来观察它与其它文化事象的关系, 这是宏观汉字文化学;另一方面则是微观的,即要研究汉字个体字符构形和总体构 形系统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对这些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加以揭示,这是微观汉字文 化学。总之,汉字文化学是在作为文化事象的汉字与其它文化事象的互证关系中建 立起来的,在解释汉字这个中心任务上,汉字文化学是对汉字构形学的补充。 文字学这四个分支的内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有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汉字构形学 是其它三个分支的枢纽和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音和义都是汉字 作为汉语的载体由汉语承袭来的,只有字形是汉字的本体。不论研究汉字的字源、字用、 风格和它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都必须先把汉字的构形规律搞清楚。因此,汉字构形的掌握 更显为重要了。 . 第一,汉字虽然由于记录汉语而从汉语的语素那里移植了音和义,但是它还有属于 自身的形式──字形。第二,文字和语言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在讨论它们的历史 发展时,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第三,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作品中,字与语素或词的 对当关系是不平衡的、不整齐的。(详细答案参考 1. 研究中国文字的学问。 5. 拼音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音”,构意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意”。为了不把 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巫文、英文是拼 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3.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大致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 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2.汉字学│ 21 关键词 汉字 汉语 拼音文字 构意文字 文字学 古代小学 声韵学 训诂学 参考答案:热身练习 1.2 例 A: 你答对了几个? .3) 4. 汉字构形学,汉字字源学,汉字字体学,汉字文化学。 内容练习:1. 汉字学│ 22 参考书目: 1.. 苏培成《汉字学纲要》,1994,,北京大学出版社。 . 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刘庆娥《汉字新论》,2006,新出版社。 2. 张桂光《汉字学简论》,2004,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宁《汉字学概要》,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988,商务印书局。 5. 你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吗?为什么? 3. 说明汉字简化后的优点和缺点; 4. 现存最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什么文字? 2. 什么是甲骨文?它是怎样被发现的? 4 .汉字学│ 23 单元二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请写出汉字的三个特点。 5 . 马来西亚的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简体字的? . 简述汉字(中国文字)的由来; 2. 阐明汉字的形态演变; 3. 写出汉字的三个特点。 热身练习 1. 汉字学│ 24 前言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通过口语进行交际与沟通,并凭借 记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但是记忆是会消失,不能永远保存的。此外,口语在时间上和空 间上也有局限性,不能传之久远。清代学者陈沣在其《东塾读书记》中说:“声不能传于 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因此,人类为了 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在长久的努力下,创造了文字。 图 1: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图 2:古埃及人的圣书字 汉字(出现于 3300 年前的殷商)是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他二种是 5500 年前两 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苏美尔人(Sumerian)创造的楔形文字以及 5000 多年 . 见鸟兽蹄迒之迹(指鸟兽行走留下的痕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 书契”。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创造书契的圣人就是仓颉了。相传他在成功创造出文字之 后,天地曾发生过“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的异象,预示着人类将因 文字的发明而变得更有智慧。 .汉字学│ 25 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参见自李梵,2001:2)这些文字一开始都以图案 文字的形态出现,逐步发展成表意文字。但除了汉字以外,这些文字都已经失传,无人能 再解读这些文字,而汉字也就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 2. “结绳说”-在文字还没出现以前,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口耳相传外,主 要用实物来帮助记忆,最先使用的方式便是结绳。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方式。据郑 玄《周易注》记载:“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以后,当他们看 到不同样式的结,就可以想起它们所记下的事情。但结绳只是一种记事方式,并非文字。 ii.1 汉字的起源与传说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说法很多:“结绳说” 、“八卦说”、“河图、洛书演进 为文字说”、“仓颉(jié)造字说”等。其中以“结绳说”、 “仓颉造字说”的说法最为 普遍。 i. “仓颉造字说”-中国很多古书都认同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法。《易经·系辞 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是圣人发明了“书契”代替了结绳 记事的方式。文中的“书契”指的就是契刻文字。张元隆曾说过:“刻木很可能是人类最 早的文字书写形式,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在竹、木片上,用以 传递某种信息,继而逐渐扩大到陶器、青铜器上,形成为族征之类的文书上。”(张元 隆,2004:115) 上段引文中所说的“易之以书契”的圣人究竟是谁呢?据《说文解字·叙》记载: “黄帝之史仓颉. 汉字学│ 26 图3:仓颉像 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汉字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话,这不太符合逻辑,而且仓颉 又是史前时代的人,史前事迹本来就充斥着各种很难被确认的神话与传说。鲁迅在《汉文 学史纲要》就明确指出:“要之文字成就,就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 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凭主观推测立说)”。 (李梵, 2001:36) 从这一点来说,这些学者认为文字应该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 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不是一人一时的创造。 我们或许可以借用唐兰的话总结文字的由来。他说:“最初的文字,是 书契, “书”是由图画来的,“契”是由记号来的。可是,单有记号,单有图画,都还不是文 字,文字的发明,是在有了统一的语言以后。”(唐兰,1949:63)唐兰的话不无道理, 图画、记号未必能读,可以读出来的才是文字。 仓颉的故事: 在中国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 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 . 2 汉字的形体和演变 1954 年秋至 1957 年夏,中国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 6000 年前半坡人遗留下了的许多彩陶。这些彩陶上刻画着有规律的符号,笔画均匀流畅, 相当规整。从其形状看,同殷商甲骨文十分相像,有学者认为这些刻在彩陶上的符号就是 中国最早的文字。 另外,1957 年在中国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一批墓葬里(距今已有 4500 多年),也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一些陶尊上刻有一个图象文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 的形状描绘出来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陶尊文字就是现行汉字的初型或远祖。 不过,汉字真正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前 16 世纪的商朝。在商朝早期,中国文 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商朝(约公元前 17 世纪-公 元前 11 世纪) 统治者迷信鬼神,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 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这些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就叫做甲骨文。 .汉字学│ 27 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 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 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 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 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 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间草棚住下来。仓颉不断 观察天象,抬头仔细看月亮时圆时弯的变化,还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 式各样的脚印,或野兽、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和区别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 造文字。 2. 3 古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直到秦代的小篆这一历史时期。此阶段文字的 主要特点是,字形带有一定的图画痕迹,象形意味较浓,采用线条化的笔道,还没形成汉 字的“笔画”。(贺友龄,1999:71-72) 2.汉字学│ 28 甲骨文的形成: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 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 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 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 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 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现今学界一般认为汉字形态的演变始于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 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使用均已具备, 其中最进步的形声造字法在甲骨文中已占了 20%。(参见李梵,2001:74)此后,汉字又经 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变化,并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汉字字形 的发展演变,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2.1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才被发现。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这里是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故又被称为 “殷墟”文字。这些文字大多是殷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 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为“卜辞文字”或“龟甲文字”。 甲骨文字虽已初步具备“汉字六书”的造字特点,但其字还保留着种种图画文字的 “胎迹”。甲骨文的文字形态特点,与该字由刀所刻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甲骨文字的线 .3. 汉字学│ 29 条细瘦匀称,圆转与方折相间,起笔收笔小露锋芒;字形长方;字的风格挺拔劲秀。(武 占坤、马国凡,1988:32) 同一段文字,字形大小,参差不齐,往往因字的笔划多少而异。字的写法也不十分 定型,同一个字的笔划,有时繁简悬殊,构件的位置也较自由。(武占坤、马国凡, 1988:32)如“羊”字的异体字就很多,有“ 、 、 外甲骨文字的位置也不固定,如“陟”字既可以正写成“ ”甚至有更多其他的写法。此 ”,亦可以反写成“ ”。 图 4: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清朝末年,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吏,他非常爱好考古和文字学。一天,他生病了,正在 查看处方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刻有许多的花纹。更加令人惊讶的 是,这些花纹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耐人寻味。居于丰富的学识和大胆的猜测, 他认为这是古时的一种文字,并下决心弄清这些“字”的来历。后来,他得知这些龙 . 3.2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把“铜”称作“金”,故称为金 文。此外,也因为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也叫“钟鼎文”、“铭文”。金文起于商代,盛 于周代,一般认为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字。青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有许多是 记名式的,即仅标记该器物的属主之名,如族氏名、作器人名、受祭人名等,因此都很简 短。金文的内容,有国王、贵族的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祭典训诰等,反映了 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 代表性,共有铭文32行,497字,是出土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此外,《 散氏盘》铭也是 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甲骨文的书写是刀契,金文多是范铸的,所以金文的线条较甲骨丰满粗壮,屈曲圆 转,布局匀称,字形长圆。(武占坤、马国凡,1988:32)金文形体和甲骨文一样,形体 与位置多数不固定。 图 5:钟鼎文 .汉字学│ 30 骨是从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贩运而来的,而其中有“字”的则是从河南安阳西北 5 公里的小屯村运来的。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发现这个地方正是殷(商)代的国 都所在地。 2. 汉字学│ 31 图 6:金文形态 图 7:散氏盘 图 8:毛公鼎 . 3.汉字学│ 32 2.3 篆书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这里的大篆指的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金 文之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称强,字体各有异同,统称为“六国古文”。当时秦国 的字体叫大篆,后又被称为籀文。唐代出土刻有表现贵族田猎生活诗篇的鼓状石墩上的文 字,即“石鼓文”,就是大篆的代表作,其字体比金文更为工整。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政策,下令全国统一文字。于 是丞相李斯对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文字,特别是大篆进行“省改”,于是中国在历史上第 一次统一规范汉字的形体。这种文字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篆。小篆此时已经在字形上做到笔 画均称,粗线条一样,写法定型,大小划一,奠定汉字“方块字”的基础。(张元隆, 2004:119)此时该文字的图画意味已大大减弱。 图 9:小篆形态 汉字古文字在今天基本丧失了实用的功能,但它们在书法、篆刻等艺术领域还占有 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如果我们要了解现代汉字的来历,还是必须从古文字入手 的。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的 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4.1 隶书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创始于秦代。晋卫恒《四体书势》说:“秦既 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职位低贱的官吏)佐书,曰隶书。”又有传说指 秦时有一个名叫程邈的衙狱吏,由于得罪秦始皇,而被幽禁于云阳狱,于是他在被囚禁期 间,将秦朝原有的大、小篆简化,创造出隶书,以供官狱隶人使用,所以叫“隶书”。 汉字从小篆到隶书发展,其象形味大大减少,前人称为“隶变”。隶书最大的特点 是打破小篆的结构与笔势,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隶书变连笔为断笔,变曲 笔为直笔,笔画有明显的粗细提顿变化,末笔大量出现挑势。其二,隶书大量出现偏旁简 化和形体省并。(张元隆,2004:119-120) 这两个变化的结果形成了汉字,点、横、竖、撇、捺的基本笔法,使汉字完全符号 化。(范进军,1999:237)隶书的出现为汉字形体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为现代汉字的基 础。 图 10:隶书形态 .汉字学│ 33 2.4 今文字阶段 今文字的主要特点是完全摆脱图画性的象形意味,走上纯符号化的道路。此时主要 文字有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2. 2 草书 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说“汉 兴有草书”,就是将隶书加以简化而成的一种字体,因其写得草率、快速,故称为“草 书”。(参见董琨,2000:35) 草书主要有三种,即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 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章草据说是因为汉章帝喜欢 这种字体,而将草书命名为“章草”。而又有一个说法指汉章帝时,出现了一个草隶专家 杜度,他的草书就叫“章草”。 实际上,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 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的。 魏晋时期,草书消除了隶书笔画的痕迹,大量使用连笔,偏旁多假借混用,字体韶 秀宛转,这种字体则称作“今草”。(张元隆,2004:121)到了唐代,“今草”发展成为 “狂草”,其书写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上下贯串,崩放不羁,一般人很难辨认。(张 元隆,2004:121)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狂草的代表人物是 “草圣”张旭和怀素。 草书虽然很早出现,但却很少有人用它来作文字记录。由于其书的“草率性”,故 不能代替隶书成为通用字体,但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为后人所喜欢。 图 11:草书形态 .4.汉字学│ 34 2. 3 楷书 草书书写草率,辨识不易,且无统一标准,为纠其偏,楷书应运而生。所谓“楷 书”,意思就是可以作为典范楷模的书体。(贺友龄,1999:76) 楷书萌芽于东汉时期,《晋书·卫恒传》曰:“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可惜其 字今已不可得见。楷书虽然成于东汉,但到了魏晋时期才开始趋向成熟,六朝时人们才在 正式场合使用这种字体,所以又称为“真书”或“正书”。唐代楷书大盛,其笔特点已彻 底消除了隶书的笔意。楷书的特点是字的笔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 美。 唐代楷书名家辈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再加上元代的赵孟頫,各成一体, 被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欧体刚劲苍秀,意态精密;颜体方正宽博,厚重雄健;柳体遒媚 劲健,骨瘦有力;赵体流美生动,圆转遒丽。“四体”称为后人练习楷书的经典范本。 (张元隆,2004:120) 图 12:欧阳询的楷书 .汉字学│ 35 2.4. 汉字学│ 36 2.4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 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成为人们手写的主要字体。行书 既有楷书便于识认的优点,又有草书便于书写的长处,可谓体现了杂交优势。(张元隆, 2004:121) 行书的名称开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 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 也。”行书的特点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省减笔画,没有严 格的书写规则。(张元隆,2004:121)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行草 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中楷书成分多于草书的叫行楷,草书成分多于楷 书的叫行草。一千多年来,行书成为人们日常普遍使用的一种字体,现今人们的手写体基 本上是行书字体。(张元隆,2004:121)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 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写得 劲挺奔放,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 书”。 图 13:王羲之的《兰亭序》 .4. 汉字学│ 37 图 14:颜真卿的《祭侄稿》 图 15: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2.5 汉字的简化 数千年来,汉字为记载和传承中国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其实,在甲骨文和金文 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到了隶书和楷书时期,简化的字体更多。在汉魏六朝的碑刻中,在 唐代的写经里,都有不少简体字。宋代开始,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 上,从而扩大了流行的范围,数量也大大增加。由于汉字的形体太繁,学识不易,清末以 后就有许多学者探索改革汉字的方案。“五四”运动时期,一些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更是 大力主张废除汉字或者实行拉丁化汉字。其中包括思想家钱玄同、傅斯年、翟秋白、鲁迅 和胡适。在废除汉字的强烈呼声中,闻人学者开始设计并实施各种改革措施,有“反切” 注音法、“切音字”和“注音字母“等。不管怎么样,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真正取代原有 的汉字。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对汉字改革的激进思想有了转变。汉字虽然 难学、难掌握,但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全废除汉字的难度,于是开始制定新的文字改革方 . 5.草书楷化,如以“东”代“東”,以“书”代“書”; 9.以非形声字改为形声字,如以“窜”代“竄”,以“态”代“態”‘ 5.记号代替,如以“欢”代“歡”,以“义”代“義”等。 (董坤,2000:50-51) .形声字改为非形声字,如以“灶”代“竈”;以“泪”代“淚”; 6.1 汉字简化的方式 简化字运动宗旨是在不引起意义混淆的前提下,用笔画少的同音字代替笔画多的 字。《汉字简化方案》之中,汉字简化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保留原字轮廓,如以“龟”代“龜”、以“虑”代“慮”; 2.以部分代整体,如以“医”代“醫”、以“声”代“聲”; 3.更换形声字的部件,如以“痒”代“癢”、以“拥”代“擁”; 4.借用古体,如以“云”代“雲”,以“尘”代“塵”; 8.同音代替,如以“里”代“裡”;以丑代“醜”; 7.汉字学│ 38 案。1951 年,中国政府拟定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 555 个。为了推动文字改革,中 国国务院在 1954 年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 年,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 会,负责汉字简化方案的审定工作。1956 年,发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一段时间 后,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许多简化字的偏旁化没有被规范。经过修改后,又重新发表了 《简化汉字总表》。1972 年,文字改革委员会恢复工作,并在 1975 年拟定出《第二次汉字 简化方案草案》。1977 年,中国中央政府发布《第二次简化方案草案》,但因为许多文字 没有考虑周密,导致在使用上产生混淆,国务院不得不正式停止使用此草案,并提出“今 后,汉字简化应持极其慎重的态度,使文字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自 此,汉字简化的争论和运动才平息下来。 2. 追求把每个字的笔画限制在十划以内.汉字学│ 39 2. 所以为了简化笔画而顾此失彼,大大地破坏 了汉字的表意性。有些简化字已不能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解释。例如: “灾”字,最初的意义是火灾,繁体字作“災”,上面是水,下面是火,火起以水灭之, 这个字本身就寄予扑灭火灾的美好愿望,也表现了一种意趣。可是简化字的“灾”,却是 家中起火,无水灭火。再如“罗” ,会意字,上部的“罒”本是“网”字;“糹”是 “丝”字,说明网是丝做的;“隹”是短尾鸟。三字会合在一起,表示小鸟被丝网罩住。 简化后的“罗”字已无会意可言。 (二)割断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密切联系 汉字简化的推行,使得社会长期和繁体字隔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能辨认繁体字, 不能顺利地阅读和掌握古典文献。由于跟古代汉语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难辨 析“简”和“繁”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古代汉字的意义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简化 字是简化了汉字的笔画,但是却摒弃了汉字字形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如:“后”,在甲骨 文中象一只手掌放于嘴巴之上,表示发号施令之意,其本义是天子。“后” 字后来转移表 示天子或君主的正妻,所以“太后”和“皇天后土”的“后”才是它的的本义。但是,因 为跟“前後”的“後”同音,而把这两字合并。人们不知其变化过程,往往误以为“后” 是简化字。 (三)汉字的结构遭到破坏 很多汉字在简化时并没有考虑到汉字六书的造字规律。比如繁体字“雞”(鸡) 字,左边的“又”完全是一个符号,基本与“鸡”字无关。 .2 简化汉字的弊端 汉字简化虽简化了人们学习汉字的难处,但毕竟还是有缺点的,其缺点在于: (一) 掩盖或者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的特点就是其独特的表意性,“以形示意,义寓形中”,字形和字义密切联 系,“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但是,汉字简化制定者的主导思想是仅仅把汉字看作是记 录符号.5. 试论汉字起源的探索 6.. 汉字起源问题浅议 4. 汉字形体发展源流辨证 5. 二十世纪初汉字的危机 .汉字学│ 40 另外,部首也出现问题,比如“聲”(声)字原本属于“耳”部,但现在却属于 “士”部。可见汉字的简化割断了华人对文化的理解。 图 16:汉字从图画文字向符号文字的演变 学术文章阅读: 1. 从汉字的发展演变看汉字教学与规范 2. 汉字简化运动的兴起 8. 试论中国文字的起源 7.汉字的起源和形成 3. 汉字学│ 41 单元小结: 总的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对全世界中华民族的凝聚,对华夏文化的繁荣 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汉字之所以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主要体现在汉字以下的三个特 点: 一、灵活性。不同方言群的华人,可以通过对汉字的认识,读懂任何一本用汉字记 载的书籍。而且不同方言群的人们也可以用各自的方言,读出汉字的方言读音。 二、简洁性。有人作过实验,阅读汉字的方块字与阅读拼音文字比较起来,阅读汉 字的速度,是拼音文字的四倍。中国古代阅读时有“一目十行”的记载,正因为汉字是方 块字,所以能够轻易做到这点。 三、可分析性。对于这点就不多做解释,请阅读《汉字的构造》单元即可了解。 从以上三个特点来看,汉字可说在各方面占据了优势。因此,在世界上,亦有不少 民族借鉴汉字的特点来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如日本就借用汉字加以简化,制造出平 假名(Hiragana)和片假名(Katakana)两套表音的字母,同时在自己的文字中亦保留了 汉字的使用。另外,朝鲜文字(谚文)的发明也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希望各位学员在读过本单元后,能够得到启发,进而提高汉字教学的趣味 性。让我们一起把汉字教学变得更有素质,更有趣吧! 关键词 汉字 仓颉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楷书 草书 行书 龟甲 简体字 古文字 今文字 钟鼎 . 汉字学│ 42 参考书目: 1 曹念明〈第一章:文字的性质与分类〉,载苏新春主编《汉字文化引论》 1996,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第 1-26 页。 2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200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1998,北京:商务印书馆。 4 董琨《从甲骨文到简化字》,2000,北京:语文出版社。 5 范进军〈第五章:语言、文字〉,载夏昭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999,海 口:南方出版社。 6 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1999,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8 李梵《汉字的故事》,2001,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9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散论》,2005,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0 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九龙:香港太平书局。 11 武占坤、马国凡《汉字·汉字改革史》,1988,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多音字与同音字就像一对孪生子,据统计,《新华字典》(1971 年)有 734 个多音 字,占总字数的 10%左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 3500 个常用字,多音字占 405 个,占总字数的 11.6%。《辞海》(1979 年)有 2641 个,占总字数 11834 的 22%。 此现象又和汉字哪一个特点有关呢?你能说明吗? 3.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利用汉字的某一个特点,编写了一个《施氏食狮史》 的故事,如下。读一读,你可否说出赵元任利用了汉字的那一个特点吗?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2.汉字学│ 43 单元三 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简略阐明汉字的特质; 2 阐明何谓六书; 3 应用汉字构形知识分析汉字; 4 简述记号、意符、音符的差异; 5 在理解汉字特质的基础上,珍爱语言文字。 热身练习 1. 何谓六书?许慎曾在《说文》一书中解说六书,原文节录如下,请完成。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 ),察而见( ),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 )成其物,随( )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 )为名,取( )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 )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 )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 )( )是也。 【 答案参考此单元内容。】 . jpg http://culture.ifeng.汉字学│ 44 前言 曾经有外国科学家说,中国有“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长城”是伟大建 设能力的象征,“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汉字”是伟大文化传统的象征,伟 大的中国是“长城、兵马俑和汉字之国”。汉字,从古至今一直牵引很多西方人的眼光和 心思。 图 3.cn/d/2006-03-14/0953866460.1:中国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 图片来源: (由左到右) http://www.com/special/bingmayong/information/200906/0610_6878_1197208.com.cn/wm/d/file/xs/xs/20130306/70bb5d84294defe6ab054db52ec401d3.shtml http://tech.sina.shtml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眼中的汉语最大的特性就是其独特性就集中在中国文 字上。他认为汉字不像有些中国大陆学者所想象的那样难学。他曾说过:对我们来讲中文 是远距离语言、远距离文字,正好是一门远距离学问,就愿意去学。汉字文化因其独特 性 , 在 西 方 特 别 是 在 法 国 , 一 直 有 一 种 比 较 大 的 吸 引 力 。 在外国,特别是法国,有不少的汉学家。他们大都愿意有有限的时间认识、学习甚至 探讨和研究汉字。我们作为使用汉字的一群,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了多少?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利用汉字的某一个特点,编写了一个《施氏食狮 史》的故事,如下。读一读,你可否说出赵元任利用了汉字的那一个特点吗?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gyxww. cctv.汉字学│ 45 3.1 西方眼中的汉字 你听说过“林西莉”这个名字吗?“汉字王国”又是什么呢? 请根据以下链接下载观赏一段录像。试从中了解外国人眼中的汉字,同时记录其中 提及的汉字特点。 http://search.php?qtext=%E6%B1%89%E5%AD%97&detailsid=405be0caa7e6434949 c724aa65986e8d&aid=C14129&vtime=1&title=%E3%80%8A%E8%AF%BB%E4%B9%A6%E3%80%8B %2020110622%20%E6%B1%89%E5%AD%97%E7%8E%8B%E5%9B%BD (观赏时间:27 分:33 秒) 你对以上录像的内容有什么感想或获得哪一些新知识? 请和同学、同事谈谈你的观后感。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汉字的特点吧!希望通过了解,我们都能更珍惜学习汉字的机 会。 .1 汉字的性质 3.com/playVideo.1. 2 汉字的特点 拼音文字绝大多数是线性的,即在单维空间上延展它的长度;而汉字是方块字,具 有两维度,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汉字方块里面是笔画和笔画组合(部件)。 一般说法,汉字有七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优点,有的是缺点。 (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 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i.汉字学│ 46 3.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 有 400 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 1200 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 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 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 .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 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比如英语的 动词 do(打)有 doing、did、done 等形态变化,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词 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样的,其音素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 字记录比较合 适,而动词类似的含义,汉语是用一个个独立的语素(词)“正在、曾经、已经”等表示 的,这种变化用写法固定的汉字记录就比较合适。又如英语的 复数要在名词后加词尾 s 表 示,这个语素也是在词内部增加音素(即内部屈折)显示出来的,而汉语,复数是增加一 个语素“们”表示,非表人名词主要在前面加数 量词体现,不是在词内部发生变化,这种 情况用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就非常方便,而把汉字用来表示类似英语那样的形态变化,就 会困难重重。 iii.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 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不过,汉字同语素对应,并不是 说汉字与语素相等,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汉字和语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复杂的,毕竟汉字是文字单位,而语 素是语言单位。汉字和语素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一个 汉字可能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如 “米”表示大米的米和表示长度单位的米,“站”表示“站立”或“车站”的意义。 ii. 汉字学│ 47 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 作用,所以汉语同音词虽然很多,但用 汉字记录,在书面上就把同音词巧妙地区别开了,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例如“公式 -公事-攻势-宫室-工事”、“形式-形势-行事”、 “国是-国事-国势”、“期中 -期终”等同音词,口头上说出来,语音完全一样,很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 下来,形体各异的汉字很自然就把它们区别 开来,根本就没有混同的可能了。试根据下面 我几组读音写出其同音字。我们会发现完全相同而字形各异的汉字其中并不少,而汉字的 这种区分同音词的作用就格外重要珍贵了。 试根据读音写出同音字。 jū shì lì 假如我们用拼音文字记录这些语素,按拼音文字的规则,读音相同的语素,其字形 也应该相同,那这些语素就根本无法从字形上作区别。汉字从古代的表意字发展到形声 字,而并没有再进一步跨进拼音文字的行列,主要是汉字的这个有效区别同音词的功能。 这也是过去曾有不少人反对汉字改革,反对汉字拼音化的 一个重要的理由。 iv 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 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 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 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 分歧的特点。汉字在维护汉语的统 一,避免汉语分裂成不同语言方面,可以说功劳赫赫。 (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 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 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 . 字形与字义相联系 从图画文字发展过来的古汉字,有不少保留了明显的图画意味,经过隶变和楷化, 尤其发展到现代汉字阶段,图画意味消失了。不过仍有大量的字能说出构字道理, 尤以形 声字的形旁为代表,其本身的意义与字义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一定联系。如“手”部字, 一部分表示与手有关的名称,如指、掌、拳;多数表示与手有关的动 作,如“推、拉、 拿、抓、握、揉、拽、搂”等。有些会意字形义统一也很明显,如小土为“尘”,三人为 “众”,两手分物为“掰”,日月为“明”。 2. 字义与语素义相联系 现代汉字中大多数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因此大 多数汉字被认为有意义。汉字的字义与词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则是完全 一致 的),汉语词义中包容着字义的内容,所以认知字义后很容易明白词义,有时可根据字义 推知词义,无需翻阅词书。从这一点上说,汉字的字义控制了汉语词汇 量的扩增。 (四)汉字有较强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二是具有沟通 方言的特殊作用。汉字的超时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文献中的汉字, .汉字学│ 48 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 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 不可分。 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初学汉字时肯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学习了一定数量的 汉字以后,进而学习词就不困难了。例如,我们学习了“水”字,可以 和别的有意义的汉 字组成“河水、海水、湖水、溪水”。而对这些个新词,我们基本上不用重新学习记忆, 很容易理解掌握,因为 我们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实际上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构成 词的语素,掌握了这些构词成分的形、音、义,再来学习理解这些个词语,自然就非常容 易了。反观以音素为单位的拼音文字,人们在学习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比如像马来文、英 文,只有 26 个字母,几节课就可以学会,初学也很容易;但到了学习词的阶段,就比较困 难了,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拼写形体,记忆起来绝非易事。 (三)汉字具有一定的表意性 1. 汉字学│ 49 今天我们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的,不是汉字本身,而是古今语素意义的变化。虽 然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同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同,即都是记录语素(在古代同时又是词),没有发生 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了。因此我们读诗经、论语、唐诗、明清 小说等,基本上并太大的困难。 汉字的超空间的特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汉语方言复杂,而且各方 言间的差别特别大。口头上,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如果谈话,就好像是在 同外国人说话,互相不知所云。可是书面上用汉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 你是广东人,福建人,福州人还是海南人,互相之间毫无障碍。假如没有汉字,不同方言 间的交往怎样进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五)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系统的字数,其数量之多异常惊人。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 8 万多 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 1 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 7 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 3 千 5 百个。 汉字字数众多的根源在于汉语的特点。由于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 较少,和语言中的语素的数量相比较,简直不成比例。普通话有 1200 多个音节,现代汉语 通用字为 7000 个,那么平均每个音节有 5.8 个汉字。当然,同音字的分布并不是这样均 匀,但同音字的数量可想而知,单“yi”这个字节的拥字量就达 135 个之多。 假如书面上不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把这些同音的语素和词区别开来,就会造成混淆, 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交际使用,影响人际沟通,严重的甚至有可能早引起误会,造成 损失。汉字字形分化字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一些汉字的分化过程看 出来。比如“云”, 本意就是云彩的云,后来增加了“说话”的意义,为了区别,便另外造了一个“雲”來区 別;又如; “莫”,从构形上看是太阳淹没在草丛中,就是傍晚黄昏的意思,后来引申出 否定的意义,表示没有人,为了区别,于是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另加一个“日”来区别,这 就是“暮”字。类似的例子很多,你能写出其他汉字所引申出的别义字吗? . 汉字学│ 50 昏 止 昏 昏 昏 昏 昏 然 采 然 然 然 然 然 汉字的结构复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汉字笔画很多,以 7 千个通用汉 字为例,笔画在 7 画至 15 画的多达 5 千以上,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 达 36 画;另一方 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子是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 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而且结 构单位的组合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几种,部件组合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 架结构等,而且很多子往往是几种方式的总 和,结构就更复杂了。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 是按一个方向行进的。所以学习汉字,只知道笔画部件,不知道结构方式,依然无法把一 个字写出来。 除此,汉字结构中可以说是没有表音成分,虽然汉字系统中有数量众多的形声子, 但是形声字的音符并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很多依然是独立成字的,更主要的事,现代汉 字形声字的音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有的音符在一个字中可以表音,在另外一 个字中不能表音,这种种情况夹杂在一起,很难判断,例如 “台”在“抬胎邰”中是表音 的,在“殆怠迨治冶”中是不表音的。根据现代形声字音符的表音情况,如果用音符去推 断一个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大部分都有可能出错。而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往往有这样一种 错觉,认为汉字既然实行绳子,那么就可以利用其音符来推断字音,结果常常推断错误, 闹出笑话来。例如下面这些汉 字,之所以读错,就是人们盲目使用音符推断造成的结果: “诣、愎、菅、龋、啮、酵、涸、烨、酗”。人们常说,汉字难读,这同汉字结构上不能 表音不无关系。 (六)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汉字用于机械化和信息化处理比较困难。我们已经谈过汉字数量多,如果涉及到专 业领域的用字, 数量更多,这样多的汉字机械处理当然就比较困难。其次,汉字结构复 杂,而且汉字笔画和部件组合的模式也非常复杂,虽然我们可以给这些汉字的构造单位的 . 3 汉字的造字和构形原理 有关汉字的形体,我们在第二单元已讨论过。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是由繁难变为简 易。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渐变为不具象形的书写符号;笔形从类似描 .汉字学│ 51 组合方式归类,但一字一字观察比较,可以说是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构造模式,例如“董、 麝、爨、齉、冀” 等,信息处理就非常困难。相比较而言,拼音的音素文字由于数量有 限,机械处理就没有障碍,比如引文用拉丁字母,只有 26 个,加上大写字母也只有 52 个,加 上其它字符(例如标点符号等),总量不超过 100 个。所以英文的字符可以全部搬 上键盘,而把 7000 个汉字照搬上键盘,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中国, 打字成为一 门技术,需要专门学习。 汉字字形存储量在电脑中所占的空间,是英文的 284 倍。差距之大是惊人的。汉字 的机械化处理以前之所以落后于其他文字,因为 7 千个汉字字符需储 存 1750k 位,而英文 不到 10k 位,在计算机发展之初,根本就没有那样大内存。当然,在电子计算机储存量急 速扩大的今天,这 个问题已经得到顺利解决,但比较拉丁字母,汉字的局限仍然是明显 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从长远看,汉字只有拼音化才能便于信息处理。你认为呢? (七)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汉字用于国际交流比较困难,首先是因为汉字结构复杂,其次是汉字是不表音的, 不便于学习使用,而拉丁字母在国际上使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国际化 的文字,比较而 言,汉字就显得十分孤独,虽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日 益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汉字,甚至研究汉字,但那和汉字的国际化是两回 事。所以有人说汉字是国际性的文字,说 21 世纪是汉字的时代,从热爱汉字,热爱汉民族 文化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汉字作为国际交流的工 具是有其局限的。你赞成此说法吗? 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能这样长用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汉语的特 点。所以我们学习汉字,研究汉字,既要看到汉字的优点,也要看到汉字的不足,在对待 汉字的问题上,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同时,在教学汉字时更应该多加利用其特 点以疏通学习汉字的难点。 3. com/watch?v=rC5mK8TckIM 观赏短片了解六书的 内容。 3.3.汉字学│ 52 绘性的线条逐渐变成横、竖、撇、点、折的比划;字的结构和比划逐渐趋向简化。接下来 我们将谈论有关六书、右文、记号、义符和音符等内容。 3.贝之 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 也。”上文大意是指出凡从“戋”声的字都有小的意义在内,“戋”在表声的同时还表意。 .youtube.2 右文说 右文说是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一门学说。由宋人王圣美首倡。 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王圣美是明确提出“右文说”的第一人。“右文说”是指形声字的声符在表 声的同时还表意。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 以为右文。古之字 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 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1 六书说 何谓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 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至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解 说六书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等。这算是已知的最早解释。接着,许慎 在《说文》中进一步明确为:“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 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 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 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 也。” 许慎此论述基本上已是六书的定论。“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 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则的全部。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主要是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是“用字法”。 六书,它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 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 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建议:请前往 http://www.3. 汉字学│ 53 请阅读附录论文苏振华《右文说浅论》一更深入了解右文说的内涵,并作重点笔 记。 右文说 . 3.3 现代汉字的构字法和汉字理据 我们将会在此小结简述现代汉字的构字法。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几个相关的术语概 念:字符、部件、音符、意符和记号等。 字符是指按照构字理据,分析汉字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字符大体相当于 构形法上的第一级部件。字符分为三类,就是:意符、音符和记号。  音符:和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字符。例如:“编、遍、匾”中的扁,表示这些字的读 音与“bian”有联系,是这些字的音符。  意符:凡是和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例如:“跑、跳、跃”中的足,用于 表示这些整字的意义与脚的运动有关系,是这些字的意符。  记号: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例如: “跃”中的夭、“遍”中的 辶、“联”中的耳、关,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属于记号。 当我们应用构形法分析意符,必须以现代意义的汉字为对象;分析音符时需要留意 分析原则,即音符与整字允许声调不同,不允许声调或韵母不同 字符和传统汉字学的偏旁相当。部件则是分析汉字外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 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下表进一步了解字符和部件 的差异。 名称 使用范围 字符 分析层次 内部结构研 不作层次分 究 析 分析依据 汉字理据 外部结构研 可多层分析 纯粹的字形 部件 究 指基础部件 外观结构 类 型 例:想 意符、音符、记号 音符:相;意符:心 基础部件、非基础部 件;一级部件、二级 部件至末级部件 一级部件:相、心; 二级部件:木、目 意符、音符和记号,这三类字符互相组合,构成了六类汉字,就是:⑴会意字,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⑵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⑶半意符半记 号字, 由意符和记号构成的字。⑷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的字。⑸独体记号字,由 .汉字学│ 54 3. 该音符今为记号。例 如: 爬:“爪”为意符,“巴”为记号,“爬”为半意符半记号字。  半意符半记号字 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 .汉字学│ 55 一个记号构成的字。⑹合体记号字,由几个记号构成的字。这六类字可以叫做现代汉字的 新六书,它既包括了传承字,也包括了简化字,以下简略举例说明。  会意字: 意 符 形 意符数 相 同 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 的意符构成的字。 子 不 同 两个意符 炎林从 休信苗甭岩 灾相 多个意符 众淼鑫 楞碧 攀  形声字 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 音符:表示字的读音。 意符:表示字义 和整字读音 的类别。 兼表意 有所省略 的联系 意符与声符的组合方式 声韵同 娶:从女取 珊:从王 左形右声:径 右形左声:颈 调异 声,取兼表 (玉)删省 取得,指嫁 声。 有的字义古今虽 上形下声:茎 下形上声:惑 娶。 疤 异,但因意符表 氮:从气淡 返 疲爸 贩 义具模糊性而兼 外形内声:圆 内形外声:闷 省声。 纷 裹 披 纷 清 :从氵青 通古今:油 涝 声,清兼表 整 纯正,指水 氯:从气绿 声占一角:旗 形占一角:颖 省声。 无杂物。 相同 注意:古代形声字若其音符的声母或韵母与今字音不同,则该字今非形声字. 汉字学│ 56 半意符半记号字的来源 古代为形声字,今字义不变,音符不再表音 音符变形 古今字音演变 布急 缸霜蛇刻 由古代象形字 变化而来 汉字简化,改变了原音符 灿(燦) 鸡(鷄) 灯(燈) 炉(爐) 果栗泉桑  半音符半记号字 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 来源:1、主要来自古代形声字。音符还能表音,而字义变使意符不再表意。 例如:符:音符“付”今尚能表音。古用意符“竹”表示“符”为竹制品。 今“符”表示“事物的标记、记号”,“竹”成记号。 2、还有的来源于古代会意字中意符兼表音的字。 例如:字:本指在房屋中生孩子,后引申为文字的字。“宀”是记号, “子”是音符。 注意:此字义指现代汉语常用义。 例如:诛:本指用言语谴责,从言朱声。今常用义为“诛杀”,“言”成记 号。但在成语“口诛笔伐”中,“诛”仍为形声字。  独体记号字 独体记号字:由一个记号构成的字。 独体记号字的来源 古象形字(今楷书不再象形) 古假借字 古指事字 古合体字 简化 末:古以一 作整字时为独 作字符(偏旁)进入合体 其:本象畚箕形,后 门:繁体 短横指出末 体记号字 字 假借为第三人称代词 作門 梢。 作意符 作音符 作记号 作字符(偏旁)进入合体字 目 作音符 作记号 眺相 钼睦 督睿 旗抹闷 基昧问 . 汉字学│ 57  合体记号字 合体记号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号构成。 合体记号字的来源 古象形字:今 古形声字:今意符 古会意字:今形体已 不再象形 音符都失去意义 看不出原意。 马鬼龟 稣龛骗 射至 古形声字:今简化字 听(聽)头(頭)杂(雜) 单元小结: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简略谈论了汉字的特点。作为方块字,汉字有别于线性的拼音 文字。古人在观察探讨古汉字结构特点的过程中,归纳出“六书”以解说汉字的特质。随 着时代变迁,汉字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现代汉字,特别是简体汉字,大部分汉字构形有 别于繁体汉字,因此也需要新的理论如“新六书”,以整理分析简体汉字的构形特质。 关键词 汉字 特质 字形 字义 字音 六书 右文 字符 部件 新六书 音符 意符 记号 参考答案: 3.2 同音字练习 jū:居、鞠、拘、狙、疽、驹、苴、掬、琚、趄 shì:是、市、式、事、示、视、世、势、适、试、室、蚀、誓、逝、柿 lì:力、立、沥、呖、例、利、里、粒、励、笠、历、莉、荔、栗、丽、隶 . com/serie_400015552.chaoxing. 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2009 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2.汉字学│ 58 3. 刘庆俄《汉字新论》,2006 年,新出版社。 3. 苏培成《现代汉字纲要》(修订版),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 4.shtml 2 苏培成《现代汉字纲要》第一章:1-10 页;第四章:55-83 页。 参考书目: 1. 王宁《汉字学概要》,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988,商务印书局。 .2 汉字别义字练习 昏 然 婚 燃 止 采 趾 採 拓展阅读与探讨 1 北京师范大学李运福老师主讲《汉字学》: http://video. 汉字学│ 59 单元四 汉字的构造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理解汉字形体分析对词义掌握的作用; 4. 了解汉字构造的学说; 2. 关于汉字的构造法,汉代时有哪几种说法? 3. 什么是象形字? 4 . 会意字是怎样构成的呢? 5 . “四体二用”的内容是什么? 6 . 何谓“三书说”?它是由谁提出的? 7 . “新六书说”指什么? 8 .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有哪三个? . 汉字大约产生于什么时候? 2. 举例说明汉字的构造原理; 3. 简述汉字的基本精神。 热身练习 1. 汉字学│ 60 前言 我们常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的关系非常密切。字形和字义是通过什么方 式结合起来?人们在造字时又是根据什么来组合? 其实,人们在造字时,是会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如果我们了解造字时字的最初 意义,那就说明我们把字义的根源找出来了,这对我们掌握古汉语词义,包括本义和引申 义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请看例子: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此句意思是说,京城大粮仓的粮食。陳粮没用完,又堆上一层,一层垒一层。 “因”是怎样引申出“承袭”、“重叠”的意思呢?这就要我们分析造字结构了,“因” 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大”,在古文字中写作“肘”,像人的形状“ ”;另外一部 分是“囗”(wéi).在古文字中写作“囗”,像一张席子。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就表示“人 坐在席子上”,而这就是“因”的本义。于是,由本义引申出来两个意义,一、从席子来 说,它被人压着,因此引申出“承袭”、“重叠”的意思;二、从人方面来说,人依据在 席子上,所以又引申出“依据”的意思。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 意思是依据才能而授予官职。 4.1 “六书说” 一提到汉字的构造,就必须提到“六书”。 所谓的“六书”,就是前人分析汉字结 构所归纳出来的六种规则(董琨,1998:74)。“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 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 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一般认为《周礼》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所以说明先秦时 代就有“六书”这个概念了。但是《周礼》没有指出“六书”的具体内容,造成人们只能 猜测大概是识字方面的科目,未能确证。到了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结构 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 . 2 六书释例 4.汉字学│ 61 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历史上关于“六书”内 容的说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汉代的三家说法: 1.2.第二家是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古時八岁入小 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 本也。” 3.第三家是汉代经学家郑众。他在《周礼·地官·保氏注》中說:“六书,象形、 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这三家列出的“六书“,在名称上大同小异,只是排列的次序有所不同。许多学者 针对这三家说法进行了比较,意欲理清各家的说法缘由。清代以后一般都采用了许慎的名 称,主要是因为许慎对“六书”的名称有较为具体的解释,而且《说文解字》还是中国分 析研究汉字的第一步专著。至于在次序排列上,后人大部分都采用班固比较有理据的说 法。班固提出的次序排列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字源于图画,而 象形、指事和会意都与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被排列在前;形声则是在象形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被排在它们之后。至于转注和假借因为与字义没有相干,所以分别排在后头。 这种排列法从理论上来说,非常合理,因此一直被世人所公认并采用至今。 4.第一家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他在《說文解字》序里說:“一曰指事、二曰象 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2.1 象形 “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也就是把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许慎的解释是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根据事物的形体特 征,画出事物的形态,来记录语言中与它相应的词。(张元隆,2004:116)“象形字”所 表示的意义对象一定是看得见、有一定外型的具体名物,即必须是有形可象的。所用字形 与意义对象在形体上具有同一性。 . internationalscientific.vividict.2 指事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也就是 说看到这些字的形体就能够认识它,在经过观察分析就能够了解它的意义,如“上”、 “下”两字。 .2.aspx?submitButton1=Etym ology&characterInput=%E6%9C%AB 象形字典 http://www.aspx?id=2550 4.汉字学│ 62 根据许慎,“日”、“月”二字即是用这种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文字。“日” ( )的古文字就像太阳形;“月”( )的古文字则像月牙形,其本义分别就是太 阳和月亮。这是比较简单的造字法。事实上,象形字中有些字的符号性是特别明显的,如 “牛”( )的古文字突出了牛角;“虎”( )的古文字就直接以大口、长足、纹 身的形象出现。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9353 个字中仅有 264 个,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造字的基 础。(参见武占坤、马国凡,1988:17)其数量之所以那么少,在于它很难表示抽象的概 念。虽然如此,但它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 象形字转换字表: ttp://www.org/CharacterEtymology.com/WordInfo. 汉字学│ 63 “指事字”通常用点、划来指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 “上”( )、“下”( )二字即是用这种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文字,即分别在参照 物的上、下部加上一点来表示意义,属于直接的抽象描绘。另有些字则在象形字的基础上 略作标识而成,如,“刃”( )是在“刀”(像有锋刃的长柄工具或兵器)字的基础 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再如为了表示树的根部,就在“木”(也就是树)的下部加上 一个“点儿”( “点儿”( 4.2.com/page/z7272m6750j18966.3 ),于是形成了“本”字;而要表示树的梢部,就在“木”的上部加个 ),这个“点儿”就表示了木(树)的梢部。 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里解说:“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信是也。”就是说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产生另一个新的意义,如“武”、“信”二个字。 根据《说文解字》,“武”字,从“止”从“戈”。“止”是趾本字,“戈”下有 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着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信”字,从“人”从“言”,人 言为信,表示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再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 ),脚趾朝上, 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假如要表示两脚从水中通过,就在两脚之间加上“水”,形 成“涉水”的“涉”( 会意字“陟”( “降”( )。如果要两脚登高,就把“氵”旁换成“阜”(土坡),组成 )。如果两脚要从高处下來,就把“步”倒过来,脚趾朝下,甲骨文的 ),就像右面的两只脚从右边的山坡上下來的样子。从这可知,“步”、 “涉”、“陟”、“降”等字都是跟脚有关的会意字。 会意字大全:http://xh.4 形声 “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简 单地说就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部件(形旁)和表示字音的部件(声旁)组合而成的字。 .2.html 4.5156edu. 2.5 河 转注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考试也。” 意思是同一部首的两个字,二如果字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注释。 许慎说:“考、老是也。” 两者部首都是“老“;本义都是“长者”。一般而言, “转注”是本来已经有字,但出于某种需要而又造一个新字。这新字和旧字的意义相同, 不同的是字形和字音罢了。如,“爸”与它的部首“父”同义,爸即父;“爹”与“爸” 一样,是转注字。 4.6 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它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用现 在的话来说,就是用已有的汉字去表示一个新词的意义。 .2.汉字学│ 64 根据许慎的说法,“江”、“河”两字都以“水”为形,即与水有关系,而 “工”、“可”则表示该字的读音。由于世上许多事物和抽象的概念无法用象形字和会意 字来表示,于是就用形声作为造字的方法。比如,“鱼”是鱼的总类,各种各样的鱼类就 用“鱼”作为字的形旁,而借用原有的字作为读音来表示鱼的种类,如“鲫”、“鳗”、 鳝“、“鲤”、“鲸”等。又如“湖”、“糊”、“蝴”、“瑚”的读音都是“胡”,而 “氵”、“米”、“虫”、“玉”都是这些字的形旁。 不过,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许多形声字已经不跟根据声旁来断定读音,比如吮吸 的“吮”(shǔn),不读 yǔn;酝酿的“酝”(yùn),不读 yún 等。那些在普通话(华 语)里不能根据声旁来表示读音的字,可能还可以在方言找到其读音。 试一试用你的方言来读下面这两个字: 江 4. 汉字学│ 65 许慎说:令、长是也。“令”,发号的意思,引申为命令、时令。后来,这个“令” 字就被假借去用在与它声音相同的词语上,所以才有了官名如县令、太史令。“令”字后 来又用作“使”讲,如令人发指,令人肃然起敬;又作为敬词之用,如令尊、令堂、令 兄、令妹、令郎、令爱等之称。(李梵,2001:85) 至于“长”,本义是久远,引申为滋长、长幼之“长”。后来假借为地位高于一般 人的称呼,如县长、市长、家长、兄长。“长”也用于时间相隔之久远,如“长期”;路 程之长短,如长途跋涉;经常的意思,如细水长流以及生长、专长、擅长等。(李梵, 2001:85) 纵观以上所述,可以成为“造字之本”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假 借和转注的方法不能产生新型构造的汉字。不管怎么样.1 “四体二用说” 此说法是由清代学者戴震首先提出的,并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并沿用至今。他认 为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是汉字结构类型,称 为“四体”;“转注”和“假借”是使用文字的方法,称为“二用”。 .3.3 关于汉字构造的学说 探讨汉字的构造主要是从造字的观点来看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传统上,讨论汉字构 造问题多采用“六书说”。清代戴震提出了“四体二用说”。后来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 导论》中,提出“三书说”。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的文字章里,指出唐氏的问题, 并提出“新三书说”。后来裘锡圭又在陈梦家“三书说”的基础上,建构出更新的三书系 统。近年詹鄞鑫先生在《汉字略说》书中,又提出“新六书”的理论。 4.“六书”所说的六种造字法是互相 联系,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它们合成一个系统,既不能把它们分裂或孤立开来,也不 能把它们并立或等同起来。 4. 3.汉字学│ 66 4. 3 “新六书说” “新六书说”是詹鄞鑫在《汉字略说》书中提出的的新理论。他是因为不同意陈梦 家和裘锡圭把假借字作为汉字基本类型的一种而提出了这个新说法。他认为“分析汉字结 .3.2 “三书说” 第一个提出“三书说”的学者是唐兰。1935 年唐兰先生在他的著作《古文字学导 论》中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兰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 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他所谓的象形文字是一个物件的图画,或是一些惯用的记号。他 也把象形文字分成三类,一是属于人身的形,叫做‘象身’,如“人”、“口”等;二是 自然界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形,叫做‘象物’,如“虎”、“云”等;三是人类智慧的产 物,叫做‘象工’,如“弓”、“一”等。 唐兰后来在《中国文字学》中写道:“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把归纳 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 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唐兰之后,陈梦家提出了“新三书说”。他在 1956 年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的 “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基本类 型。 “新三书说”里的象形,包括了《说文解字》里的象形、指事、会意和无声符的转注 字;而形声则包含了《说文解字》里的形声和有声符的转注字。陈梦家认为:象形、假 借、形声并不是三种预设的造字法则,而是文字发展的三个过程。汉字首先从象形开始, 然后在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变作了声符,于是有了假借字;后来象形和假借字增加了形符 和音符,于是产生了形声字。 第三位提出“三书说”的是裘锡圭。他在 1988 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认为陈 梦家的“三书说”基本是合理的,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并把通假字也包含在假借范围 里。他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种类型。表意字使用意符,也 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声字则称为半表意半表音或意 符音符字。 4. 4 汉字构造的基本精神 汉字从图画、符号发展到今天的方块字,它与汉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汉 字基本上都是由客观实体所构成的,其结构体现了以下精神: 4.汉字学│ 67 构,就是分析孤立的汉字的造字结构,并不需要针对汉字在文献中的不同用法而做出不同 的处理……假借和引申问题只是在探讨某字为什么产生、由什么途径产生的时候才可能涉 及的问题,如果不考虑每个汉字的历史,就没有必要把假借作为一种结构类型来处理。” 于是,他在裘锡圭的“三书说”系统基础上作出了一些修改,形成他的“新六书说”,即 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 4. 这些字大 都像图画,或者接近图画,如“口”字.2 人体本位精神 古人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总是把“人”作为出发点或者基本点,因为世间的一切 都是从人的角度去看、去体验、去感受的。在可识别的甲骨文中,可以发觉大部分的字都 与人类自身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关。古人首先认识的是自己的身体,所以在创造文字时 .就象一个口的形状;“ 月”字就像一个弯月的形 状;“ 木”字就是一棵树的图象。再看会意字,在造字时也设法用两个或者以上的具体物 体去表示或者象征它的意义,同样的体现了汉字的写实精神。如“家”,在甲骨文写着作 “ ” ”,金文写作“ ”,意思是屋内有猪,古代人在家养牲畜,所以室内有猪也就 成了“家”的标志。在如“保”字,本义是抚养,后来引申为保护。在甲骨文里是写作 “ ”,金文写作“ ”,表示双手从背后搂着小孩,即用双手将孩子背在背后,而这种 背子求安的做法,恰恰显示了古代的养育传统。 4.4.1 写实精神 象形字是通过描绘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的。中华民族在创造象形文字 时,是通过对世间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用绘画的形式,将其意义表达出来,所以它 的写实性是肯定的。这可从早期,尤其是甲骨文文和金文阶段的象形字看出来.4. 汉字学│ 68 能 够 把 人 体的主要特 征,尤其是人体和各 个部位,准确和形象 地勾画出来,如 “ (人)”、“ (目)”、“ (耳)”、“ (眉)”、“ (足)”等,并作为 偏旁部首构成了无数个汉字。即便是动物的感觉和行为,如动物的口、耳、鼻、足等古人 不再造新词,而是以人的器官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去代替,形成“牛吃”、“羊吃”、“狗 吃”、“虎啸”、“狮吼”、“狗吠”这些用人的“口”作偏旁构成的词语。这些字的创 造都体现了古人造字时人本位的思想与精神。 4.4.3 原始社会、自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上古之时,渔猎、狩猎和畜牧是原始先民最早采用的生产方式,所以在古文字里可 以发觉大量与这些生产方式有关的字,比如捕猎工具“ 钓鱼)”;与农耕有关的“ (麦)”、“ 种农具)”等。再比如跟畜牲有关的“ “ (马)”、“ (网)”“ (田)”、“ (牛)”、“ (黍)”、“ (羊)”、“ (耒,一 (猪,豕)”、 (狗,犬)”,反映了古人的现实生活。古人在 6000 年以前就已经 能够制造彩陶,在甲骨文里也可以看到各种表现陶器形状的字,比如“ (鼎)”、“ (渔,表示用渔竿 (皿)”、“ (鬲)”、“ (酉)”等。这些字形结构都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制陶和铸 铜手工业的发达。祭祀是上古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祭祀生活的字也不少,如“ 示 (本义:地神)”字以及后来由“礻”字旁构成与崇拜、祝愿、祭祀有关的汉字,如“ (神)”、“ (祀)”、“ (祗),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原始崇拜和祭祀活动。 此外,古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自然景物如山、木、土、水、云等;各种飞禽走 兽,如鸟、鹿、虎等是人们所常见和多接触的。这些字成为了汉字构成的基础成分,也成 为了大部分形声字的“形”旁。 汉字学│ 69 单元小结: 在认识汉字结构的基础下使用文字,既能够更正确书写汉字,也可以做到尽量避免 写错别字,达到写得清楚、匀称、整齐、熟练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让学员更认 真的看待学习汉字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六书 象形 指示 会意 转注 假借 形声 四体二用 三书说 新六书说 人体本位 写实精神 原始生活 参考答案: 1.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 “书契”等,古书上还记载仓颉造字的传说。根据现代学者,汉字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创 作,而是人民经过长远时间逐步创造出来的。殷墟甲骨和青铜礼器上的文字一般被学者 认为是最早的的汉字。 2. 关于汉字的构造法,汉代时有三种说法,那就是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 和假借;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和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 事、假借和谐声。 3. 象形字是一种以描绘客观实体来表达意义的一种造字法。 4. 会意字是一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产生另一个新意义的造字法。 5. “四体二用”是由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四体”是指“象形”、“指事”、“会意” 和“形声”;“二用”是指“转注”和“假借”。 6.“三书说”是指“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它是由唐兰所提出的。 7.“新六书说”是指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 8.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有: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3、原始社会、自然和 精神生活的反映。 汉字学│ 70 参考书目: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988,商务印书馆。 2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1998,北京:商务印书馆。 3 董琨《从甲骨文到简化字》,2000.,北京:语文出版社。 4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1999,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5 李梵《汉字的故事》,2001,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6 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九龙:香港太平书局。 7 武占坤、马国凡《汉字·汉字改革史》,1988,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8 詹鄞鑫《汉字略说》,1992,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阐述多音多义字特点; 4. 汉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3. 了解现代汉字的读音特点; 2. 根据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利用声旁来分析汉字的读音。 热身练习 1.汉字学│ 71 单元五 汉字的读音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什么是汉字的读音? 2. 什么是同音字? 4.什么是多音多义字? 5.形声字有什么表音功能? 6.如何利用声旁分析汉字的读音? . 掌握同音字特点; 3. com /1955 年 现 代 汉 语 规 范 问 题 学 术 会 议 ) .汉字学│ 72 前言 汉字记录汉语,绝大多数情况是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节的语素,也有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记录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的时候。汉字不能直接表示语 素的读音,汉字的读音是它所记录的语素转嫁给它的。语素的读音在语言中是确 定的,于是读音也就随着确定了。 汉字的读音有古音和今音。同是古音,有上古音、中古音等不同的读音。 同是今音,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的各种不同的读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民族共 同语流传不广,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读音的规范化程度很低,方言区的人读书识 字基本上用的是传统的读书音。 新中国建立后,在 1955 年由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上,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并且确定了普通话规范在语音、词汇和 语法上的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我们确定现代汉字读音的根本原 则。 图:1955 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议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 上 图 取 自 : image.baidu. 汉字学│ 73 5.1 现代汉字读音的特点 (一)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即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 一个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基本上是一个音节。在汉字里,也曾有过少数汉字用一个 字形记录两个音节的情况,如:“瓩”记录的是 qiānwă 两个音节,“浬”记录的是 hăilĭ 两个音 节。1977 年 7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规定,淘汰了这类复音字, 改用双音节词“千瓦”和“海里”,保持了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的统一性。 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有少量用两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的,如“花儿”(huār)、“画儿” (huàr)、“盖儿”(gàir)、“尖儿”(jiānr)等。这类音节在汉语中称为儿化音节,是在一 个音节的末尾附加卷舌动作。这个卷舌动作发出的音并不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音节。 汉语音节数量是有限的,大约 400 多个,而汉字的数量则大得多,如:读为“yi”音节 的汉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有“亿、易、益、翼、译、艺”等 63 个字。 拼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是一个字母记录一个音素,如英语中“university”共有 5 个音 节、10 个音素,用 10 个字母来记录;汉字中的“大学”是两个音节,用两个汉字记录。拼音 文字中的音节文字,它们的字母也记录一个音节,但同一个音节一般都用同一个字母来记 录,即每个音节跟字母符号是固定的关系,如日语中的 ka 一律写作か(平假名)或カ(片 假名),ki 一律写作き(平假名)或キ(片假名),而现代汉语的同一音节却往往用不同 的字形来记录,如记录 shī 这个音节的汉字有“尸、失、师、诗、狮、施、湿”等多个汉字。 (二)汉字存在着一音多字(同音字)和一字多音(多音字)现象 同一汉字可以有不止一个读音,同一个读音也可以由多个字形共同拥有。前者就是 多音字,后者就是同音字。同音字是指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一组字。同音字按字形是否 相同分为同形同音字和异形同音字两类。同形同音字指字形相同的同音字,而异形同音字 指字形不同的同音字。 多音字分为异读字和多音多义字,读音不同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是异读字,异读字 是多音同义字;读音不同,而不同的读音又联系不同的意义的是多音多义字。 . 汉字的声旁不是专职的。如:“刀”在“叨”、“召”、“忉”、“鱽”中是声旁,在“切”、 “分”、“剪”、“劈”等字中又是形旁了。 ii. 在字形的发展变化中,有的声旁消失了,有的声旁不全了。如“春”字,小篆写作 ,表音偏旁是“屯”。在字形结构演变过程中,声旁不见了;“盘”字,原写作“盤”, “般”是声旁,在简化字形中,声旁“般”只剩下左边的一半“舟”了。 iii. 不同的声旁可以记录同一个音节,同一个声旁也可以记录不同的音节。比如: “溪”、“熄”、“蟋”、“稀”、“牺”都读 xī,而它们的声旁分别是、“奚”、“息”、“悉”、“希”、 .汉字学│ 74 △同音字:指读音相同(声韵调全同,狭义同音字)而意义不同的字。 同形同音字:指字形相同的 类 同音字。 别(告别、别针、别闹了)、等(等级、等候、福 例 州三明等地) 别 异形同音字:指字形不同的 子 同音字。 易、亿、亦、意、义、毅;形、型、行、邢、刑 多音字:指写法相同而读音有多种的字。 ▲异读字(多音 读音不同,意义相 波(bō、pō)浪、监(jiān、jiàn)考、质 同义字 (zhì、zhĭ)量 同。 类 读音不同,而不同的 别 ▲多音多义字 读音又联系着不同的 意义。 蛮横(hèng 粗暴)、横(héng2)竖; 空(kōng)城计、亏空(kòng 亏欠) (三)现代汉字字形大都不能准确表音 现代汉字中,很多字光凭字形不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其原因是: 第一,许多汉字中约有 10%的字,字形本身不提供任何字音信息,如:“大”、“小”、 “书”、“头”、“又”等。 第二,形声字有标音的声旁,但是表音作用有限。 i. 2 同音字 同音字指读音相同但是写法和意义不同的字。现代汉字有的音节有很多同音字,如 yi、ji、xi 等。同音字的使用频率和构词能力都不同。同音字分同形同音字和异形同音字, 同音字的应用不会造成表达的混淆。 5.1 什么是同音字 同音字 指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 读音相 1、广义: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例如:xing:星 xīng 形 xíng 省 xĭng 性 xìng 同 2、狭义:声韵调完全相同。例如:xíng:形型行刑 按字形 同形同音字:指字形相同的同音字。 分的类 型 异形同音字:指字形不同的同音字。 别(告别、别针、别闹了) 例 等(等级、等候、雪隆等地) 如 形邢行型刑、义意亿亦毅 汉语音节类型较少,而语素很多。汉字主要用分化字形的办法区分同音字。一般所谓同音 字即指异形同音字。 5.2.2.汉字学│ 75 “戏”、“西”;“治”、“冶”、“抬”、“怠”、“怡”的声旁都是“台”,却分别读作 zhì(治)、yě (冶)、tái(抬)、dài(怠)、yí(怡)。 5.2 同音字的数量 汉字古今都有同音字。普通话 1200 多个带调音节,通用字 7000 个,平均每个音节 有 5.8 个通用字。7000 个通用字中,有的音节没有同音字,有的有少量同音字,有的有大 量同音字。 拥字量较多的音节:ji(121 个字) yu(115 个字) xi(102 个字) . 语音系统简化,音节减少,同音字数相应增加。有些字古音本不相同,今音却变 得相同。例如:“东冬”、“支之脂”、“耕庚”、“清青”、“士市事势”等每组内的几个字在古代 是不同音的,现代同音了。 iii. 几个同音字为同源字。例如: 分:有将整体分解、分开之义。“粉、份、纷”均与此义有关。 青:纯青,有纯正之义。“情、清、晴”均与此义有关。 5.汉字学│ 76 5.2.3 同音字的来源 i. 偶合。原有“盖概溉”,后又造“钙”;原有“动洞冻”,后又造“胴”;原有“朵躲”,后 又造“哚”。 ii.4 同音字的使用频率和构字能力 每组同音字里面的字使用频率不同。下面的例字取自郑林曦、高景成编《按字音查 汉字频度表》,按频率自高而低排列: gān:感、杆、敢、赶、秆、橄、擀。 gāng: 刚、钢、纲、缸、冈、肛。 tān:滩、贪、摊、瘫、坍。 yuàn:院、愿、怨、垸、掾。 zŭ:组 、阻、祖、诅、俎。 每组同音字里面的字构词能力的强弱也不同。下面的例字按照在傅兴岭、陈章焕编 《常用构词字典》里构词的数量,先多后少排列: gān:感、赶、杆、敢、秆。 gāng:钢、刚、纲、缸、冈、肛。 gāo:高、膏、糕、羔、篙、睾。 gē:歌、割、戈、搁、哥、鸽、胳。 .2. 同音字在口语上的区别: ● 分化语音,不改语词:“炎症”和“癌症”原读音相同,后规定“癌”读“ái”。 ● 分化语词,读音也跟着分化:“出版”与“初版”,后者改成“第一版”;“期 中”与“期终”,改为“半期”与“期末”。 ● 通过语境帮助区分同音字。 以上方法针对的是语言中的同音词,但实际上谈到了分化同音字问题。 iv.汉字学│ 77 gōng:工、公、功、攻、宫、恭、弓、躬、供。 5.2. 同音字在书面上的区别: ● 用同音异形来表示同音异义; ● 利用汉语词汇多音节化的规律,来避免大量的同音字选择,为解决同音字电 脑输 入打开了大门。 iii. 同音字现象是语言的自然现象。一般情况下,同音字的应用不会造成表达的混 乱,不影响交际。偶尔发生混淆的,也可以加以区分或避免。 “受奖、授奖”看的时候不会混淆,听的时候可能会混淆,为什么? 5.3 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联系着不同的意义。 多音多义字大约占现代汉字的 10%。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分为三级:常读、次常读、罕读。 .5 同音字的应用 专家们的研究发现: i. 一组近义字中,没有同音字或同音字少的在语言运用中占优势。 ii. 2 多音多义词的数量 一个字是不是多音多义字,一个多音多义字有几个读音,计算时要要区分现代汉语 的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读音。例如“敦”,在《辞源》(1979 年)里有八个读音,而《新华字 典》只有 dūun 和 duì 两个读音。这是因为《辞源》是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收了比较多的 古代读音,而《新华字典》是供读写现代白话文用的工具书,以现代读音为主,适当兼顾 古代读音。 据统计《新华字典》(1971 年)有 734 个多音多义字,占总字数的 10%。10 个汉字 中间有一个多音字。2000 个扫盲常用字中有多音字 334 个,占扫盲常用字总数的 17%。6 个扫盲常用字中有一个读音无定的多音字。 《辞海》(1979 年)的总字数是 11834 字,其中有多音多义字 2641 个。当中包括一 字二音的有 2112 个,一字三音的有 422 个,一字四音的 81 个,一字五音的 18 个,一字六 音的 7 个,一字八音的一个,即“那”字。多音多义字占总字数的 22%。 《现代汉语词典》收字大约有 11000 字,其中的多音多义字大约有 1000 字。多音多 义字占总字数的 10%。 以上统计所用的文本字数不同,每个字所收的音项多少也不相同,结果自然会有差 异。大体上说,现代汉字里的多音字约占总字数的 10%。 .汉字学│ 78 多音多义字主要来自字义的引申和字形的借用。减少多音多义字有两种主要方法,就是改 读和改写。注意掌握常用的多音多义字。 5.3.3.1 什么是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简称多音字,特点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联系 着不同的意义。只有知道这个字表示的意义时,才能决定此时该读什么音,即“音随意转”。 例如: “创”:1、chuàng:开始(开创)、开始做(创造)。 2、chuāng:伤(创伤) 5. 3.3 多音多义字的音级 在辞书里面,多音多义字的每个读音叫做音项。一个多音多义字的几个音项使用的 频率不同,有高有低,据此可以分出音级来。多音多义字的音级分为三级:常读、次常 读、罕读。音级的确定可以按照音项出现的频率,也可以根据阅读经验做出估计。 一个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看到一个多音多义字,不管上下文就能读出来的音是 常读,如“区”的常读是 qū,“单”的常读是 dān;看到字形还要看看上下文才能读出来的音是 次常读,如“间断、间隔、间接”的“间”读 jiàn,“将领、将官、大将”的“将”读 jiàng;只在特 殊用法里出现的音是罕读,如“南无”读 nānmó,“伍员”的“员”读 yún。有的多音多义字的几 个音都很常用就是常读,如“长”的读音 cháng 和 zhǎng ,“行”的读音 xíng 和 háng。 音级的划分是依据多音多义字的几个音项的关系区分,带有相对性,很难定出一个 绝对的数量。例如“剿”的常读是 jiǎo,用于“围剿、剿灭”等词语中,次常读是 chāo,用于 “剿袭、剿说”中。“好”的常读是 hǎo,用于“好歹、好坏”等词语中,次常读是 hào,用于“爱 好、喜好”等词语中。在一定语料中,“剿”的常读出现的次数,可能还赶不上“好”的次常读 出现的次数。 5.3.汉字学│ 79 5.4 多音多义字的来源 要联系语言的发展来研究多音多义字的来源。语言中增加了新的词或新的语素,可 以造新字来表示,也可以不造新字,让原有的字增加义项来表示。一个字原有的读音,和 新增加的义项的读音不同,就产生了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就是引申和假借假借: 1、词义的引申:引伸 饮 义的读音和本义不同 时,就形成了多音多义 字。 瓦 1、yĭn:喝(饮水)、喝的东 2、yìn(引伸义):给牲畜 西(饮料) 喂水(饮牲口) 1、wǎ:覆盖屋顶的陶土制 2、wà:引申为盖瓦(瓦 4 瓦 品(瓦片) 3、瓦刀) . 5 多音多义字的应用 一个多音多义字进入词语或句子之后,只有一个读音被激活,就变为一音字。被激 活的是哪个音,要看这个字和那个字组合在一起,要根据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如果不知道 或者理解错了意义,也就容易读错音。例如: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横”指粗暴、凶暴,不是横竖的横,要读 hèng,不读 héng。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指环绕在心脏的表面、形状像王冠的动 脉。“冠”要读 guān,不读 guàn。 空城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西城无兵应敌,是座空城,而诸葛亮设计骗过了 敌人。“空”是空空如也的空,读 kōng,不读 kòng。 好逸恶劳:喜欢安逸,厌恶劳动。其中的“好”“恶”都是动词性,不是形容词。 “好”读 hào,不读 hǎo;“恶”读 wù,不读è。 有的多音多义字在某些词语里有 特殊读音,常用的应该记住。例如用于姓氏, “ 单”读 shàn,“解”读 xiè,“区”读 ōu,“ 仇”读 qiú;用于地名,河南“浒湾”的 “浒”读 hŭ,江西“浒湾”读 xŭ。 .汉字学│ 80 1)简化汉 发 fā:發(发生、发挥) fà:髮(理发、发指) 2 、 文 字 字中的同音 别 bié:分离 biè:彆,别扭 的 假 借 : 替代 yè:葉,树叶 近音假借 时,就形 成了多音 叶 shè:叶公好龙(今改读 yè) 2)用作译 打 da3:打击、打粮食、打伞、打鸡 dá:量词,十二个为一 蛋、打毛衣、打电话 音字 多义字。 3)同形字 打(一打铅笔) 卡 qiǎ:关卡、哨卡、发卡 kǎ:电话卡、卡车 校 xiào:学校 jiào:校对、校正 盛 shèng:茂盛 chéng:盛饭、盛不了 5.3. 6 多音多义字的增加和减少 多音多义字是是发展的,在发展中有增加、有减少。增加的例子: 仔:古代汉语里的“仔”今天读 zī 或 zĭ。在“仔肩”等词里要读 zī,在“仔细、仔鸡、仔 猪”等词里读 zĭ。现代方言里有的读 zǎi,通“崽”,指小孩子、小动物。近年来这个 zǎi 的音 进入普通话,如“牛仔裤”。“仔”增加了读音。 茜:本读 qiàn,指茜草。进入 20 世纪,为了翻译国外的小说的人名,增加了 xī 的读 音,如:茜茜公主。 多音多义字有演变为一音字的趋势,常见的例字是把罕读和次常读改变为常读。这 种改变并不顾及读音演变的历史,不管哪个音先产生、哪个音后产生,只管使用频率的高 低。例如: 吃:“口吃”(结巴)的“吃”旧读 jī,现在读为 chī。 甲:“甲鱼、甲子”的“甲”,旧读 jià,现在读为 jiǎ。 5.3.汉字学│ 81 5.3.7 减少多音多义字的方法 多音多义字是造成汉字学习和使用困难的原因之一,应该设法精简。李如龙在《关 于多音字的精简问题》,《文字改革》1984 年第 2 期说“多音字这么多,对于汉字的目前的 应用是十分不利的。如果说,现代汉字的总数是‘常用三千,总数近万’,其中包含的多音字 约略地说是‘常用三百,总数近千’。这就是说,汉字的学习和使用,由于多音字的存在还要 外加十分之一的负担。况且,掌握多音字,记清一个字在哪些场合读什么音,有时比另外 认几个字更难。” 减少多音多义字主要有两个方法,就是改读和改写。 (一)改读:将只存在于书面语中的罕读或次常读改为口语中的常读。读音变,字 形、字义不变。汉语里的多义字很多,多义字的不同义项本来不一定要用不同的读音来表 示,这就为减少多音多义字的读音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哪些只在书面语生存的读书音,改 . 方言音改为普通话读音。例如: 漆:“漆黑”的“漆”,在《国语词典》(1947 年出版)注的音是 qù,是北方的方言 音。现在北方的许多人都改读为 qī,《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审定为统读 qī。 倾:“倾家荡产”的“倾”,《国语词典》注的音是 kēng,这是北方的方言音。普通话 应该读 qīng。《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为统读 qīng。 (二)改写: 改换写法,调整字形与语素的配合关系。字形变,读音、意义不变。 用这种方法减少多音多义字,实际是把一部分音义转给了别的字。分担了部分音义的字, 可以是原有的字,也可以是新造的字。例如: 长:《集韵·漾韵》:“长,度长短曰长。”直亮切,对应的今音是 zhàng。后来这个 意义写作“丈”,“丈量”指量土地面积和距离。“长”减少了音义。 .汉字学│ 82 为口语音的常读,人们很容易接受,很欢迎这种改变。对那些在口语中有生命力的多音多 义字改变读音就比较困难。 i.古音今读。只在少数词语中残留的古音,可以改为今读。其实我们读古文古诗, 都是古音今读。司马迁听不懂我们读《史记》,杜甫听不懂我们读唐诗。用古音读古书, 只有音韵学者勉强能够做到,可是他们平时也用今音读古书。我们可以提倡在白话文中间 古音今读。例如: 叶:“叶公好龙”的“叶”按照传统应该 shè。而“叶”(葉)的常读是 yè。人们早就把“叶 公好龙”的“叶”改读为 yè 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肯定了这种常读,“叶(shè)公”改 称“叶(yè)公”。 胜:原有一阴平音,今均改读标准音“shèng”。如“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胜任”。 长:在“身无长物”中原读“zhàng”,今改为常读“cháng”。 听:在“听任、听便、听其自然”中原读“ting”,今改常读“tīng”。 行:在“操行、品行、德行”中原读“xìng”,今改常读“xíng”。 ii. 4 5.1 现代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i.字音跟声旁的读音在声、韵、调上完全相同,即声旁能准确地表示字音。例如: 包(bāo) —— 胞(bāo) 考(kǎo) —— 烤(kǎo) 青(qīng)—— 清(qīng) 羊(yáng)—— 洋(yáng) ii.字音与声旁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例如: 北(běi) ——背(bèi) 元(yuán)——远(yuǎn) 昌(chāng)——唱(chàng) 非(fēi) ——匪(fěi) iii.字音与声旁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如: 贝(bèi) ——坝(bà) 既(jì) ——厩(jiù) 叉(chā)——钗(chāi) 去(qù) ——怯(qiè) iv.字音与声旁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如: 寿(shòu)—— 筹(chóu) 山(shān)—— 灿(càn) 户(hù) —— 雇(gù) 延(yán) —— 诞(dàn) .4.汉字学│ 83 扳:《广韵·删韵》:“扳,挽也。”布还切。又“引也”,普班反。《广韵·删韵》: “攀,引也。普班切。”后世表示“引也”就用“攀”,不用“扳”,“扳”由多音多义字变为一音字 bān。 彷:“彷徨”的“彷”读 páng;“彷彿”的“彷”读 fǎng,把“彷彿”改写为“仿佛”, “彷”就只 有 páng 一个读音了。 全部消除多音多义字是不可能的,要把大部分多音多义字改为一音字也有困难,而 适当减少多音多义字是可能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在文章里面如何确定多音多义字的规范读音? 5. 3%。 ii.宽松的标准:把部首以外的另外半边一概看作声旁,声母、韵母相同就看做有表 音功能。这样统计的结果,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也只占 39%。 这两个百分比数字说明,现代汉字中可以通过声旁准确读认字音的比例是不高的。 如果用“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去读汉字,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误读几率。例如形声字“础”、 “绌”、“黜”、“拙”、“屈”、“诎”都以“出”为声旁,可是其中没有一个与“出”(chū)同音。 “础(chǔ)”、“绌黜(chù)”,与“出”同声韵不同调;“拙(zhuō)”、“茁(zhuó)”、“咄 (duō)”、“屈诎(qū)”,有的同调不同声韵,有的声、韵、调都不同。 5.3 声旁表音功能的利用 声旁表示字音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全表音、半表音、不表音。 (一)全表音声旁 只要记住声旁的读音,就可以准确读出它所构成的形声字的字音。可惜这些声旁的组字 率不高,只占全部形声字的 7.17%。例如以下 18 个声旁可以起到记住一个声旁,就可以类 推一批形声字音的作用。它们是: 式:试、拭、轼 斯:撕、嘶、澌 唐:糖、塘、搪、溏、瑭、醣 .2 统计声旁表音功能的标准 统计声旁的表音功能有严宽两种不同的标准。 i.严格标准:声旁必须和整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全部相同。这种声旁就叫“全表音声 旁”。《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倪海曙编著,文字改革出版社 1975 年版)收正字 5 990 个,声旁共 1 552 个,其中成字声旁为 1 260 个。成字声旁中除去多音旁(如“参”、“长” 等)外,一音声旁 1 090 个。统计结果,字音与声旁的声、韵、调全部相同的只占 26.4.4.汉字学│ 84 v.字音与声旁在声、韵、调上完全不同,或只是声调相同,例如: 工(gōng) —— 江(jiāng) 斥(chì)—— 诉(sù) 寺(sì) —— 特(tè) 者(zhě) —— 都(dōu) 5. 汉字学│ 85 亭:停、葶、婷 希:稀、唏、郗、晞、烯 代:岱、贷、袋、玳、黛 段:煅、缎、椴、鍛 奂:换、唤、痪、涣、焕 皇:煌、蝗、湟、惶、篁、鰉、凰、隍、遑、徨 阑:澜、斓、镧、谰、襕 历:沥、枥、坜、苈、呖、疬、雳 厉:蛎、励、粝 廉:濂、镰、蠊、臁、薕 农:浓、脓、侬、哝、秾 析:晰、淅、皙、蜥、菥 休:咻、貅、鸺、茠、庥、髹、烌 庸:墉、镛、慵、鄘、牅、滽 (二)半表音声旁 半表音声旁是指在一部分形声字中能准确表音,而在另一部分形声字中不能准确表 音,或只能近似表音的声旁。利用半表音声旁只能猜读字音。 声旁 声旁能准确表音的字 声旁不能表音或只能近似表音的字 垂(chuí) 陲、捶、锤、棰 睡(shuì),唾(tuò) 非(fēi) 菲①、啡、绯、扉、 腓(féi),匪榧篚菲②诽悱斐翡蜚② 鲱、霏、蜚① (fěi).3%。用这些声旁构成的形声字最容易发 生误读。可以编制“容易误读字表”来帮助记忆。例如: 声旁 出(chū) 声旁不表音的形声字 础(chǔ),绌黜(chù),拙(zhuō),茁(zhuó),咄(duō),屈诎(qū) .痱(fèi),辈(bèi),排俳徘(pái) 萱、喧、揎、暄、煊 渲楦碹(xuàn) 宣(xuān) (三) 不表音声旁 声旁不能提示该字的读音。不表音声旁占 13. 汉字学│ 86 寺(sì) 持(chī),诗(shī),侍恃峙②(shì),峙①痔(zhì),特 (tè),待(dài),等(děng) 夭(yāo) 袄(ǎo),岙(ào),笑(xiào) 尽管汉字形声字声旁的表音能力不高,但由于汉字形声字的构成原来是有较强系统 性的,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还是可以充分发掘并发挥声旁的积极作用。比如: i.利用声旁类推,帮助记忆成组的普通话字音。如“正”(zhèng)的声旁是舌尖后 音,用“正”作声旁的一组字“政、整、证、症、征、怔、钲”也都是舌尖后音;“门”(mén) 的韵母是前鼻韵母,用“门”作声旁的一组字“们、闷、钔、扪、闽、闵”也都是前鼻韵母。 ii.利用声旁认读生僻字。在汉字中,生僻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往往高于常用形声字。 这一规律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掌握比较生僻的形声字的读音。如:葵(kúi)一揆、暌、睽 (kúi)/善(shàn)一膳、缮、鄯、鳝(shàn)。 iii.利用声旁分辨字形。例如已经知道声旁“仑”读 lún,就可以知道韵母为 un 的 “论、轮、伦、抡、沦、纶、囵”,它们的声旁一定是“仑”,而不是形近的“仓”(cāng)。 iv.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系统性,尽可能发掘出声旁在帮助认读汉字上的积极作用。如 声旁独用时的读音和由它所构成的形声字的读音完全不同,无法通过声旁的个体来确定读 音,但该声旁经过归纳仍然具有提示读音的作用。如“组”的声旁“且”,它独用时的字音跟所 构成的形声字“组”的读音完全不同,但如以同类字“组(zǔ)”、“祖(zǔ)”、“租(zū)”、 “阻(zǔ)”作为背景进行归纳,那么“且”仍然可以具有提示“zu”这个读音的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充分发挥形声字声旁的积极作用。 请用汉语拼音注明下列词语的规范读音: (1)巷道,(2)唱和,(3)咀嚼,(4)校正,(5)宁可, (6)辟邪,(7)勉强,(8)似的,(9)游说,(10)殷红。 . 汉字学│ 87 单元小结: 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的读音来自它记录的语素的读音。汉语语素既然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汉字的读音自然也就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现代汉字的读音有三个特点:(1) 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即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2)汉字存在着一音多字(同音字)和 一字多音(多音字)现象;(3)现代汉字字形大都不能准确表音。同音字指读音相同但是 写法和意义不同的字。现代汉字有的音节有很多同音字,如 yi、ji、xi 等。同音字的使用 频率和构词能力都不同。同音字分同形同音字和异形同音字,同音字的应用不会造成表达 的混淆。多音多义字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联系着不同的意 义。多音多义字大约占现代汉字的 1/10。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分为三级:常读、次常读、罕 读。多音多义字主要来自字义的引申和字形的借用。减少多音多义字有两种主要方法,就 是改读和改写。声旁表示字音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全表音、半表音、不表音。尽 管汉字形声字声旁的表音能力不高,但由于汉字形声字的构成原来是有较强系统性的,在 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还是可以充分发掘并发挥声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音节 北京语音 多音多义字 形声字 字形 表音声旁 语素文字 同音字 音级 表音功能 严格标准 宽松标准 参考书目: 1 高家莺、范可有、费锦昌《现代汉字学》,1993,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参考文献》,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汉字学│ 88 4 王宁《汉字学概要》,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通论》,2000,北京长城出版社。 6 张桂光《汉字学简论》,2004,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7 郑林曦《精简汉字字数的理论和实践》,197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周有光《现代汉字中的多音字问题》,载《汉字和文化问题》,2000,辽宁人 民出版社。 . 掌握多义字特点; 5. 了解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 2. 现代汉字有什么意义特点? 2. 说明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3. 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存在何种关系? 3. 掌握同义字特点; 6. 说明现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热身练习 1. 掌握单义字特点; 4.汉字学│ 89 单元六 汉字的意义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什么是单义字? 4.什么是多义字? 5.什么是同义字? 6. 现代汉字形、音、义存在何种关系? . 1 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 (一)义项增多 现代汉字的 75%以上是从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传承下来的。这些自古而来的汉字随 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其义项不断增加。如“管”字的本义是指竹管,在 记录古代汉语时常用来指称一种竹制乐器,《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 举。”因为古代的钥匙是管状的,所以“管”字也引申为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 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管” 字的意义从古代的两个义项分别引申。其中由竹管、竹制乐器引申出形状像管的电器件: 晶体管、电子管;还引申出表示细长圆筒形事物的量词:一管毛笔等。由钥匙引申发展出 “管理、看管、管辖、管教、担任、负责供给”等多个义项。 现代汉字义项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合并简化致使现在的一个汉字担负了两个或多个 古代汉字的意义,如“后、後”在古汉语中本是两个表义完全不同的字,现“後”简化为 “后”,两字合并,所以“后”字的义项增多。“几、幾”过去是音和义都不同的两个 字,简化后合并为“几”,所以“几”字成了多义多音字。 (二)意义有同有异 大多数汉字在记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时意义有同有异,有部分相同,有部分不 同,如上文的“管”,又如“走、水、火、灰、土、手、口”等。 但也有少数汉字在记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时意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意义完 全相同的,如“睡、眨、睁、睹、睬、煤、瓢”等。意义完全不同的,如“恨”字在记录 古代汉语时表示“遗憾,不满意”,《张中丞传后叙》“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中 .汉字学│ 90 前言 一般来说,汉字都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只是极少数,如“葡、萄”,“玻、 璃”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这里谈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主要是从记录语言的角度,谈古 今通用汉字在记录现代汉语与记录古代汉语时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6. 汉字学│ 91 的“恨”即“遗憾”的意思,现在的常用义是“仇视、怨恨”。意义完全不同的也占少 数,多数汉字是意义同中有异,使用时要注意古今义的差别。 (三)字义多数代表的是语素义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多数,因而一个汉字的字义往往记录的就是一个词的词义; 而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一个字往往记录的只是一个语素,如“击、机、肌、犄、 缉、箕、羁、技、迹、籍、寂”等等,它们的字义都只是代表了一个语素义。字义代表语 素义的在现代汉字中占绝大多数。 当然,也有些汉字记录的是一个单音节词,这时字义代表的是词义,如“书、吃、 唱、跳、拿、好、坏、都、也”等等,它们的字义也就是这个单音节词的词义。还有些汉 字本身没有意义,如“徘、徊、踌、躇、彷、徨”等等,这样的字在现代汉字中只是极少 数。 (四)字形表义功能减弱 字形表义功能减弱的原因主要是: 1. 汉字字体的演变使得字形的表义功能减弱。早期的汉字,如脱胎于图画文字的甲 骨文以及其后的金文,还带有很强的图画性,还很像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往往能从字的形 状看出其意义,如“鸟、山、水、车、人”等。经过多次的字体演变发展到现代楷书的汉 字,已经基本摆脱了象形性而更具符号性,因而较难从字形本身看出其所代表的意义,如 “山”字已经不再像连绵起伏的山峰、“水”也不再像波光粼粼的流水了。 2. 字义的变化使得有些字的表义功能减弱。比如“析”字,本义是以“斤”(斧子 一类的工具)破木,字形和字义联系紧密,但现在“析”多用其引申义,指分析、解析, 所以从形体上较难看出现在的意义了。又如“骗”原是个“从马、扁声”的形声字,本义 是“跃而乘马也”,现口语中也说“骗马、骗腿儿”,但现在使用更多的是“诓骗”义, 指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所以从字的形体上已看不出与现在常用义之间的关系了。 . 汉字的简化使得有些字表义功能减弱。比如表示粮食作物的“谷”本来写作 “穀”,是个形声字,从它的意符“禾”还能大致猜出字的意义类属,但“穀”简化后与 山谷的“谷”合并写作“谷”,见形猜义的功能消失了。 3. 面。 意符与该字所表示的意义相关,可以通过意符推知该字所表示的意义的某一方 . 意符表示上位意义,由意符构成的字表示下位意义,可通过意符推知该字所表示 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如: 鱼——鱽、鲢、鲑、鲇、鲤、鲨、鳕、鲈、鲍、鱿、鲫、鲟、鳄、鳗、鳜 金——银、铜、铁、锡、铝、锰、镍、镉、铬、镭、锂、铀、铕、钛、钢 木——桃、李、杨、柳、榆、桦、桐、松、柏、椿、梨、槐、枫、梧、杉 iii.2 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一)从个体汉字的形义关系来看,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由字形知其字义 这种情况的汉字不多,如“一、二、歪、孬、明、众”等。应该看到,这种由形知 义其实也是相对的,是建立在对原有部件的意义已经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不”和 “正”两个部件的意义不了解,那么组合起来的“歪”也就不能由形知义了。 2.字形与字义无关 完全不能从形体推知其字义,如“义、以、亦、又”等等。 3.可以由字形推知部分字义 这种情况在汉字中占了绝大多数,细加分析,又有种种不同情况: i. 意符所表示的意义与整字意义基本相同,可通过意符推知字义,如“舟—船—舫、 鼎—鼐、鬼—魅、骨—骼”。 ii.汉字学│ 92 虽然现代汉字的表义功能减弱,但表意文字的性质使得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还是有 着一定的联系的,多数情况下分析字形和字义的关系还是有助于正确识别和使用汉字的。 现代汉字字义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6. 汉字学│ 93 有些字所表示的事物是意符所表事物的组成部分,如“鳃、鳞、鳍、鳔、鲠”等都 是“鱼”身体的某一部分;“梢、桠、枝、杪、杈、株、根”等都是“木”的一部分。 有些字所表示的事物以意符所表事物为构成材料,如“钩、锁、锨、镐、锄、链、 镰、针、钉、锹、钻、铆、铐、镣、铡、锤、锥”等都以“金”为材料构成;“杖、杠、 枪、柄、栅、柱、框、桌、梁、棺、椅”等都以“木”为材料构成。 有些字所表示的动作与意符有关,如:“镀、镶、锻、镂、镌、销(熔化金属)、 铭(在器物上刻字)、镗(用镗床切削机器零件上的孔眼)”等动作都与“金属”有关; “栽、植、采、相、栖、析”等动作都与“木”有关;“打、摇、挑、担、抢、拣、抛、 投、抖、抓、抄、扯、抠、拆、挥”等等都与“扌”(手)的动作有关。 有些字所表示的性质与意符有关,如:“铮(金属撞击声)、锃(金属器物摩擦后 闪光发亮)、铿、锵(金石撞击声)、锐(刃锋尖而快)、钝、锈”都与“金属”有关。 (二)从汉字系统中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来看,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值得 注意的是: 1.形近义异 现代汉字中有些意义不同的字形体很相近,有的只是笔画的长短有别,有的只是笔 画的多少或形状略有不同,如:“己—已—巳”、“戌—戍—戊—戎”、“于—干—千”等。 汉字中的形近字早已有之,而且汉字的简化也使得形近字增加。一些形体本来并不 相近的繁体字,简化后形体变得相似了,如:“栋—拣”、“历—厉”、“归—旧”、“泪—汨”、 “没—设”、“晒—哂”、“凤—风”、“扰—拢”、“伤—份”等。 有些形近义异字,其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如:“竟—竞”、“读—渎”、“贬—砭”、“博 —膊”、 “憾—撼”、“喧—暄”、“蜇—蛰”、“拱—珙—栱”、“碟—蝶—谍—喋—堞”、“低 —抵—砥—柢—诋—坻”等。 2.形近义近 现代汉字中有些字不但字形相近,而且意义也相近,或在其中某个义项上相近,如: “船—舶—舸”,其中“船”是泛称,“舶、舸”都指大船。“副—幅”在记录量词的时候意 义相近,“副”用于成套的东西,“幅”用于布帛、图画等,如“一副手套、一幅画”。再如 . 汉字学│ 94 “卷—帣”、“炫—昡”、“淹—腌”、“账—帐”、“暗—黯”、“靡—糜”、“辉—晖”等也都是 形体相近意义也相近或相通的一组字。 (三)由形辨义,正确使用汉字 表意的汉字经过字体和字义的长期演变,发展到现代汉字,字形已经不再像古代汉 字那样具有明显的表意性了,但毕竟与拼音文字不同,很多情况下还是能从字形上猜出一 些字义来的。所以可以利用意符来辨别一些容易用错的字。如“催”和“摧”形体相近而 且读音相同,使用时容易出错。据说有一刊物曾登载一幅国家领导视察幼儿园的照片,标题 是“春 cuī桃李”,但开始时把“催”写成了“摧”,幸亏及早发现,收回贴改了,不然会 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如果有关人员能够从意符表义的角度斟酌一下——“催”的意符是 人,字义与人有关,是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摧”的意符是“扌”,字义与手的动作 有关,是折断、破坏——可能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再如“篡—纂”也是一组经常用错的形近字。两者字形的区别在于下边的意符,“篡 cuàn”的意符是“厶”(sī同“私”),“篡夺、篡位、篡权”的“篡”字义与“私”有 关;“纂 zuǎn”的意符是“纟 mì,细丝”,“纂”的本义是赤色的丝带,过去的书籍是要 用带子“装订”成册的,所以“纂修、编纂”的“纂”要用“纟”做意符。下面再举几组 可以通过意符区别字义的容易写错用错的字:  姿—恣:“恣意妄为”常被误写作“姿意妄为”。“姿”的意符是“女”, 多用于指女性的容貌,如“国色天姿”。“恣”的意符是“心”,指主观上 不加约束,如“恣情享乐”、“暴戾恣睢”。“恣意妄为”的“恣意”是由 着性子乱来。  祯—帧:“装帧”常被误写作“装祯”。“祯”为“示”旁,《说文》的解 释是“祥也”,指表示吉祥的符瑞,故多用于人名。“帧”本指画幅,因用 料多为绢,故其字从“巾”。  芋—竽:“芋”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故其字从“艹”。“竽”为一种古 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多用竹管制成,故其字从“竹”。成语“滥竽充 数”不能写作“滥芋充数”。 . 不同的意义之间本来就没有联系,是两个毫无关系的语素或词用同一个字来记录, 如: .汉字学│ 95  撼—憾:“撼”是以手晃物,故意符从“手”;“憾”是“遗憾”的意思, 是一种心理活动,故意符从“心”,两字字义有明显的区别。“震撼、摇 撼、撼动、蚍蜉撼大树”都是外动于物,要用“撼”;“遗憾、缺憾、憾 事、引以为憾”都是内感于心,要写作“憾”。  瑕—暇:“瑕”的意符是玉,本义指带有赤色的玉石,后转指玉上的斑点, 由玉上的斑点又比喻人或物的缺陷;“暇”的意符是“日”,字义与时间有 关系,指空闲。所以“白璧微瑕、洁白无瑕、瑕不掩瑜、瑕瑜互见”等都是 从“玉”的“瑕”;而“无暇顾及、自顾不暇、抽暇、闲暇”等是从“日” 的“暇”。 举例说明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6.3.3 单义字和多义字 单义字是指一个字只有一个意义。现代汉字中的单义字,主要是一些记录日常生活 用品的字,如“煤、裤、椅、糨”;一些动植物名称用字,如“牦、鲫、狮、萝”;一些 科技行业用字,如“酐、铬、氚、酞”;一些姓名地名用字,如“邓、蒋、滹、岣”;人 和动物基本器官用字,如“肺、颊、囟”;一些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字,如“柬、馨、觞、 殇”等等。 多义字是指一个字有多个意义。可分为一音多义字和多音多义字两种类型。 6.1 一音多义字 一音多义字是指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但表示多个意义。分两大类: (一)一个字形只有一个读音,表示多个意义,但记录的是多个语素。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i. 2 多音多义字 多义字更多的情况是读音不同,如 “般 bān——般 bō”、“查 chá—查 zhā”、“处 chǔ—处 chù”、“炮 pào—炮 páo”等。有学者认为如果几个意义差别极大,就不应当看成 一个字,而应当看成同形同音的两个不同的字。这其实是把字与语素混为一谈了。字是记 .3.汉字学│ 96 米 1:大米、稻米、糯米; 米 2:长度单位,1 米等于 10 分米。 派 1: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党派、学派、宗派; 派 2:一种西式的带馅儿的点心:巧克力派、苹果派。 ii. 同一形体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之间原来有联系,但是因为字义的发展演变使得它们 之间的联系在现代汉语中看不出来了,如: 棍 1:棍子、木棍、铁棍; 棍 2:无赖、坏人:恶棍、赌棍。 怪 1:奇怪、怪事、大惊小怪、妖魔鬼怪、怪模怪样; 怪 2:不能怪(责备,怨)他,只能怪我自己没说清楚。 (二)一个字形只有一个读音,表示多个意义,但记录的是一个语素。 例如:深: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深耕、深山。②深度:三尺深。③深 奥:由浅入深。④深刻、深入:影响很深。⑤(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⑥(颜 色)浓:深红、深绿。⑦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夜。⑧很;十分:深信、深表同情。 《现代汉语词典》列出的这 8 个义项之间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可以认为它记录的是一个 多义语素。 淡:①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淡墨、天高云淡。②味道不浓,不 咸:菜太淡,再加点儿盐。③颜色浅:淡青、淡绿。④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⑤营业 不旺盛:淡季、近来生意很淡。⑥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扯淡。——这些意义 之间的引申关系比较明显,是一个语素。 6. 汉字学│ 97 录语素或词的书写符号,只要是笔画、笔顺、部件等都相同,就是一个字,所以多义字也 是一个字。这部分内容详见单元六“6.3 多音多义字”一节。 我们有时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如“鲥”能猜到指的是一种鱼,“蟪”能猜到指的是 一种虫,“盦”指的是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为什么? 6.4 同义字 同义字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它可分为意义完全相同和部分相同两种情况。 (一)意义完全相同。 意义完全相同、读音也相同,只是字形不同的字,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这是文字 中的一种冗余现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如果不同形体的几个字其音、义完全相同,即记 录的是同一个语素或词,那就不符合经济原则,应该是文字整理和规范化的对象。 1955 年中国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经废除 了 1055 个异体字,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有关部门对该表作了一些修正,又恢复了 28 个, 实际废除了 1027 个异体字。有些异体字虽然有关部门还没有明确整理和废除,但使用中已 经有了明显的规范倾向,如“棱—楞、碱—硷”,现在一般使用“棱、碱”,“楞、硷”已渐趋消 亡。 有些字虽然意义和读音也完全相同,但使用场合有一些区别,如“坤—堃、哲— 喆、奔—犇、村—邨、裤—绔”等,每组后边一个字多用于人名或专门某个专门词语,这 类字不同于前一种,应视为规范汉字。 (二)意义部分相同。 意义部分相同的有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字的字义只与另一字的某个义 项相同。如“撅—噘”,在表示嘴部翘起的动作时两字意义完全相同,“噘嘴”也可以写 作“撅嘴”,是同义字;但“撅”还表示手的动作,这个意义是“噘”所没有的。“渺— 淼”两字都有水大的意思,义同;但“渺”还有渺小、渺茫的意思,“淼”没有这个意 义。这类意义部分相同的同义字在现代汉字中为数很多,再如“雠—仇、丘—邱、侑— 汉字学│ 98 修、仝—同、雕一鵰、赴—讣、克—刻、呆—待、帐—账、砍—侃、菰—菇、窟—堀、挂 —罣”等也都是这样的同义字。 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字只在相同读音的情况下意义相同,在不同读音的 情况下意义不同。如“桔—橘”读 jú时两字同义,“桔”是“橘”的俗体;但“桔”还读 ji é,用于“桔梗、桔槔”,这时两字不同音也不同义。“龟—皲”读 jūn 时两字同义,但 “龟”还读 guī、qiū,“皲”没有这些音义。“脚—角”两字都有 jiǎo、jué两音,读 jué时 意义相同,读 jiǎo 时意义不同。 还有一种情况是,意义部分相同或相近,而读音完全没有联系,是两个形、音完全 不同的同义字。如“巨—大、群—众、走—行、嘴—口、足—脚、眼—目、矮—矬、像— 似—如—犹”。 举例说明同义字的几种类型。 6.5 现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从同一个字形的角度看,有一形一音一义的,如“煤”字只有一个读音 méi,也只有 一个意义,指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固体。有一形一音异义的,如前边谈到的“米”既可指 大米,也可指长度。有一形多音同义的,即一般所说的文白异读字,如“剥、谁、熟、 血”等,不同读音时意义无异。有一形多音异义的,如“处”读 chǔ时是动作义,读 chù时 是名物义;“查”既可记录“检查”的“查 chá”,也可记录“姓查”的“查 zhā”。 从同一个字音的角度看,有一音多形同义的,即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如“碱—硷、 哲—喆”。有一音多形异义的,如“见、渐、件、建、剑”,几个字只是读音相同,形体 和意义没有联系,即一般所说的同音字。 从字义的角度看,有意义相同相近而形、音不同的,如“巨—大、道—路”。 有意 义相反相对而形、音不同的,如“大—小、多—少”。 汉字学│ 99 另外,还有多形多音多义的,即字与字之间无论在字形、字音还是字义方面都无联 系,这样的例字太多了,无需举例。 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下面的形、音、义关系表: 汉字形、音、义关系表 形 音 义 例字 读音 备注 一 一 一 煤 méi 单音单义字 一 一 多 米 mǐ 多义字 bō 一 多 一 剥 异读字 bāo chǔ 一 多 多 处 多音多义字 chù 碱 多 一 一 jiǎn 异体字 jiàn 同音字 硷 见 异 同 异 建 异 异 异 异 异 异 相同 相近 巨 jù 大 dà 相反 相对 多 duō 异 同义字 反义字 少 shǎo (不必举例) 形音义无联 系 汉字学│ 100 从形体、读音、字义几方面辨析下列各组字。 肄—肆、喑—暗、脸—睑、剌—刺、洗—冼、汩—汨、 管—菅、衮—兖、慨—概、旷—犷、未—末、宧—宦、 盲—肓、烩—脍、戳—戮、第—笫、孪—挛、茸—葺、 祟—崇、徒—徙、膺—赝、醮—蘸、鸠—鸩、灸—炙、 窠—巢、盘—罄、券—卷、驰—弛、睹—赌、档—挡、 构—枸、防—妨、侯—候、娇—矫、峻—竣、崇—祟。 单元小结: 本单元所阐述的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主要是从记录语言的角度,谈古今通用汉字 在记录现代汉语与记录古代汉语时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现代汉字的意义特点有:(1)义 项增多、(2)意义有同有异、(3)字义多数代表的是语素义、(4)字形表义功能减弱。 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有:(1)从个体汉字的形义关系来看,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 关系可以由字形知其字义、字形与字义无关及由字形推知部分字义;(2)从汉字系统中字 与字之间的联系来看,现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有形近义异、形近义近及由形辨 义,正确使用汉字。单义字是指一个字只有一个意义,而多义字是指一个字有多个意义。 多义字可分为一音多义字和多音多义字两种类型。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 的关系错综复杂,计有(1)从同一个字形的角度看,有一形一音一义的、(2)从同一个 字音的角度看,有一音多形同义的,即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和一音多形异义的、(3)从字义 的角度看,有意义相同相近而形、音不同的、有意义相反相对而形、音不同的和多形多音 多义的。 . 汉字学│ 101 关键词 意义特点 语素义 单义字 多义字 同义字 一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 表义功能 个体汉字 汉字系统 一形一音一义 一音多形同义 一音多形异义 多形多音多义 参考书目: 1 高更生《汉字研究》,1999,山东教育出版社。 2 宋业瑾、贾娇燕《实用汉字》,2003,安徽教育出版社。 3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参考文献》,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 5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通论》,2000,北京长城出版社。 6 王宁《汉字学概要》,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2004,山东大学出版社。 . 试列出工具书的定义。 5 . 简述工具书的定义和特点; 2. 分辨字典和词典的功能; 4. 什么是文化工具书?试举例说明之。 4 . 简述字典和词典的差别。 6 . 说明工具书的作用; 3. 中国的文史工具书数量很多,从种类来看可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2. 什么是语文工具书?试举例说明之。 3.汉字学│ 102 单元七 汉字的工具书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阐述工具书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热身练习 1. 《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价值在哪儿? . 汉字学│ 103 前言 中国的文史工具书数量很多,从种类来看,可分为语文工具书与文化工具书两类。 语文工具书用于查考文字或语词,古代已有这方面的书,如用于解释文字的字书, 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代表;用于解释义意的训诂书,以《尔雅》、《方言》 为代表;用于解释读音的音韵书有《广韵》、《平水诗韵》等。近现代出版的语文工具书 更有不少,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 典》、《同音字典》、《汉语常用字典》、《四角号码新词典》等。此外市面上还有一些 解读古汉语的专门工具书,如用于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词铨》,用于查考古代联绵词的 有《联绵词典》等。这些工具书是在研究语言方面,不可或缺的。 文化工具书则是一些专门学科的工具书,用于各专门知识的释疑解惑,如《宗教词 典》汇集有关古代宗教的词汇诠释;《中国历代官制词典》汇集古代职官制度的词汇诠 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人名大辞典》、《古今同姓 名大辞典》等是查考古代地名、人名的工具书;《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西回史日 历》、《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等是查考古代日月年代的工具书。中文工具书中还有一种 被称为“索引”或“引得”的著作,是把书籍的文字或词语编为条目,以一定的方法排列 起来,供人们检索。如查考古代正史中出现的人名,可使用《廿五史人名索引》;查考古 代地名可用《读史方舆纪要索引》;查考古代重要著述中引用书目的情况,可用《艺文类 聚书名篇名索引》、《太平御览引得》、《文选注引书引得》等。借助文化工具书,对于 不熟悉的一些文化知识,我们也能较轻易的查找获知,比如说史上的“王世贞”与“王士 祯”,如果不仔细去分辨,往往会认为是同一人,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两人。 中国文化工具书的品种数量十分丰富,以“索引”而言,据潘树广《古籍索引概 论》一书附录的“古籍索引要目”就达 550 余种,被索引的古籍达 2000 余种。“索引”只 是中文工具书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的工具书数量更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史工 具书的源流和使用》一书,介绍了 800 余种较为重要的工具书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这一单 元比较集中讨论语文工具书,所概述的内容大部分摘自杨五铭编著的《文字学》。 . 汉字学│ 104 7.1 工具书的定义和特点 一般来说,工具书是指在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需要加工整理而成的特种 图书。工具书是将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等等的信息,按特定的符号系统或知识体系编排,专 供查阅的第二手或第三手文献。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定义: 定义一:将若干具有完整独立概念的信息按特定的符号系统或知识体系编排,专供 查阅的二次或三次文献。 定义二: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 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定义三:汇集特定范围的知识,按照某种次序加以编排,供人检索查阅的图书。以 编制特点和使用习惯为标准而对图书所作的一种划分,其对称为普通书。 工具书按体例功用划分,可分成字典、辞典、书目、索引、文摘、年鉴、百科全 书、手册、名录、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以及地图,共十四种类型。以下是工具书与非 工具书的区别: 工具书 非工具书 查检 系统阅读 特定符号系统或知识体系 完整独立概念 精练 学科知识分章节 不可分割的知识链 充分展开 工具书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查检的作用。人们可以使用工具书,查字词 文句、查书刊、查文章、查年月日、查人物资料、查地名和地方概括资料、查事务机构以 及查资料等等。在我们阅读古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生僻的字、古今意 义不同的词、成语典故及其出处、古代的人名地名、古代的职官、古代的制度、古代学术 术语等等。碰见这些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工具书来解决,否则根本难以理解古书的内容。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借助工具书去阅读古文,理解古文。 . 3 《说文解字》 7.1《说文解字》的作者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字书,由东汉许慎所编。成书于汉和帝永元 十二年(100 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 年)。 .汉字学│ 105 当我们学会使用工具书,就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参考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 种疑难问题,无师自通地去进行新的学习与研究,培养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 不再对古文束手无策,也不需要再不断地去咨询讲师教授以解读文献,而是能通过这些工 具书独立作业,快速增进自己的学术知识。 7.3.2 字典和词典 字典是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字典可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普通字典,即按照读者对象需求收录一定范围汉字,能较直观地展示汉字的意 义和用法的字典。如《说文解字》、《隶辨》、《草字汇》、《康熙字典》、《新华字 典》、《古代语常用字字典》和《汉语大字典》等。另一类则为特种字典,是指在某一方 面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如异体字、俗字、形似字等。特种字典一般着重对汉字的某一方 面特征作出解释,如《同源字典》、《汉语俗字字典》,从字典的题名上便能看出其特殊 范围性如《同源字典》顾名思义是探讨同源字、同源词。 有别于字典的以字为主,词典则是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解释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读 音的辞书类工具书。词典除了查检词语的形、音、义和用法以外,还可以用于查找典故、 人物、事件和地理资料等各类信息。词典可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分 为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语文词典有《尔雅》、《辞源》、《辞海》、《现 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专科词典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华 百科辞典》等;综合性词典如《辞海》等。词典是解释词的起源、派生、用法、同义词与 反义词、方言、俚语、缩写字、短语和不常用的僻字等问题的最好工具书。 以下将介绍几种汉字学的重要工具书: 7. 3 《说文解字》的内容 《说文解字》原书共 15 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 (1)正文 14 篇。 .汉字学│ 106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 于家。 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 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后汉书·儒林传》 7.2《说文解字》的传本 《说文解字》早期传本已不得而知。现在人们所用的只有“大小徐本”了。“小徐 本”指的是南唐末年徐锴的《说文解字》注书——《说文解字系传》;“大徐本”则是徐 锴的兄长徐铉对《说文解字》所作的校订本。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时,徐铉奉皇帝命令 校定《说文解字》。他参考了各种版本,与其他官员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在正文里增 加了 19 字,又在正文后补了 402 字,全书共三十卷。明清以后,《说文解字》通行本主要 就是这“大小徐本”了。清朝时期学者研究《说文解字》,大部分以“大徐本”为基础, 并以“小徐本”为参校。不过,传至今日的主要的是清朝的段玉裁的注释本《说文解字 注》。段玉裁从 1776 年开始为《说文解字》作注,并于 1897 年完书,历时 31 年。 图三:徐铉(大徐)本《说文解字》体例 7.3.3. 4 《说文解字》的体例 (一)按 540 部首收录文字 部首由“一”开始,而终结于“亥”。 其先后次第,主要是按“据形系连,以形相 近”的原则,即形体相近的排列在一起,如第一篇的“一、上、示、三、王、玉、珏、 气、士、丨、屮、艸、蓐、茻”便是如此(见图四)。 图四 部与部之间,大体上是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是否相近为准则,笔画结构相近的 就列在一起。而每部里面就则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凡是字形偏旁或笔 画接近的字都归在一部,如第十四篇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原因都是干支字,所以排列在一 起(见图五)。 .汉字学│ 107 以小篆为主,分 540 部(始“一”终“亥”),收录 9353 字,也收录古文、籀文等 1163 字,解说文字共 133441 个。 (2)叙目 1 篇(第 15 卷)。 卷上是叙和部首,卷下是后叙(许慎儿子许冲《上说文解字表》)。 7.3. 汉字学│ 108 图五 这种排列方式细分起来,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凡东汉皇帝的名讳,必定排列在一部之首,如汉光武帝名“秀”,“秀”字列 在“禾”部的前面; 二、意义相近的排列在一起,如“肉”部的“盲、肾、肺、脾、肝、胆、胃、 脬、 肠”等都是内脏,所以被编排在一起; 三、先实后虚,如“水”部先列了水的专名“汃、河、泑、涷、涪”等,后面在列 有关水的动词和形容词; 四、先贬后褒,如“示”部就先列“礼、禛、禧、祿、祯”等表示吉祥的字,接着 才列“祸、祟”等表示灾祸的字; 五、凡是跟部首形体重叠的字,或者跟部首形体相反的字,都列在该部的末端,如 “轰” 字在“车”部之末。 (二)以小篆为主并列异体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下面间注异体(古文或籀文)。所以《解字》 在每部末尾注明“文若干”、“重若干”(重文),有的部首后还注明“文若干新附” (新附字)。 . 3.5《说文解字》的价值 (一)确立了六书理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写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 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 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说文解 字》用简明的词语说明造字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汉字形、音、义的根本问题。胡 朴安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六书之学说,当自《说文解字》始。”钱大昕在《说文解 字•跋》中也说:“所赖以考见六书之源者,独有许叔重《说文解字》一书。”由此可见, 许慎的《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之说。 (二)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 许慎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从大量汉字中归纳出了 540 个部首,然后根据字形 构造将书中所收 9353 个汉字分别归入在这 540 个部首里面。这一编排体例对后世的影响极 大,《字林》、《玉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都采用这一种体例。 (三)保存了词的本义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因此,《说文解字》里 列出 9000 多个汉字的本义,也就等于说为后世保存了 9000 多个词的本义。 (四)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汉字学│ 109 (三)正文文字的解说按义、形、音顺序 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说文解字》全书分 “文字”和“说解”两部分。“文字”,包括了字体和部首的排列;“说解”则指按照文 字的义、形、音顺序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即先说明字义(训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 析(说形),最后再说明字的其读音(释音)。许慎对文字的解说,有的出于《尔雅》、 《方言》,有的出自前人对经传的注释,此外,还引用了许多著名训诂学家的说法。 7. 3.汉字学│ 110 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其中经文达 1083 条,对于《老 子》、《墨子》、《韩非子》、《楚辞》等书中的材料也采用很多。此外,许慎还大量引 用了汉代董仲舒、司马相如、房京、刘向、刘歆、杜林、贾逵、扬雄、班固等 20 多位经学 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所以,《说文解字》是后人认识古文字,研究古代经典的 桥梁,更是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 (五)保存了大量古音资料 在《说文解字》里所收的 9000 多个汉字中,有形声字 7697 个,从这些形声字中可 以分析出谐声偏旁 1000 多个,这些形声字和谐声偏旁对于上古音的研究十分重要。字义的 解释有时采用了声训,在注明音读时有时采用了读若(读如)和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的 方式,这些声训、读若和直音也都是研究古音不可缺少的材料。 (六)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 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见除了字 词以外,《说文解字》里还记载了先秦,两汉文学文化的成果,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材料。 7.6 《说文解字》的学习 对于学习、研究语言和古代文化的人来说,《说文解字》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若 能好好地利用它就能掌握古代文字体系的基础,并从这个基础点出发,就能更容易进入古 代汉语知识体系中。杨五铭在《文字学》当中特别提到了学习和使用《说文解字》的方 式。他认为,应先读《说文解字·叙》。《叙》是总纲,许慎把关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及其 当初编这本书的目的都在里头交代了。杨五铭也认为,要学会离析和综合字形,《说文解 字》中有 540 个部首大部分是字形构造的基本偏旁。此外,古字古义多,而《说文解字》 又过于简略,为此,有参考注本的必要。最后,查阅《说文解字》不太容易,因此读者可 以充分利用“检字”(新版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书后都附有按笔画多少排列 的“检字”)来克服困难。 . 1 《康熙字典》的作者 (1)陈廷敬(1638—1712),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 州(现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做官五十三年。他是顺治十五年(1658 年)的进士。他 原名只有“敬”字,但因为有个跟他同时金榜题名的人同名,朝廷便给他的名字加上 “廷”字,改为廷敬。 (2) 张玉书(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 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享年七十岁。他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 (1661)得进士。他精通春秋三传和史学,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如国子监司业、侍讲 学士等。康熙五十年(1711),他随康熙出外,结果病死了,康熙赐予谥号文贞。 .汉字学│ 111 7.4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三月亲自下诏编撰,诏令 陈延敬等三十多位学者编纂的。此书以明代的《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历时六年, 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这是第一部以皇帝命名、第一次用“典”命名的字书。 7.4. 汉字学│ 112 7.4.4.2 《康熙字典》的内容 《康熙字典》总收 47035 个字,字头按部首排列,分 214 部,按 28 字歌诀分配在 12 集中,以十二地支排列,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 及其对应汉字。每卷中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除部首之外笔画数目多少 排列。《康熙字典》内容丰富,每字都引古代诗文以追溯其源,又注明各代的用法。书末 附有《补遗》,收录冷僻字;再附《备考》,收录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 7.3 《康熙字典》的检查方法 《康熙字典》采用两种检字方法: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一)部首检字法。 它可用歌诀来帮助记忆: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 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 在戌余亥存。” 如查“居”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尸”部,“尸”部 3 画,在“寅集” 里 。去掉部首笔画不算,“古”为 5 画,于是在 5 画里便可以找到“居”字。 (二)笔画检字法。 它用以检查难字,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它的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 是 5 画,可以在 5 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 部。“氏”在“辰下”33 页,再到“辰集下”氏部 1 画里查到“民”字。在“辰集下”34 页中可以查到。 上述都是旧版《康熙字典》的检字法,新版的《康熙字典》为了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增加了方便人们检字的方式,比如 1996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康熙字典》,既有部首 查字法,也附录了四角号码查字法;2008 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校勘的《康熙字典》, 不但将原有的反切音进行现代汉语注音,还加入标点,并提供光盘,方便人们通过电子版 查询。 . 4 《康熙字典》的价值 《康熙字典》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 其价值有: (1)解决疑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字积累难以数计,所有疑难字、繁 体字、异体字都可在《康熙字典》里找到。 (2)追溯字源:《康熙字典》对每个字释义的最大特点就是指出了其最早的出处, 为后人研究字的起源和本意提供了最早的依据。 (3)辨明流变:对字的多种意义都有解释,而且全部都有出处引证,使后世对字的 流变一目了然。 (4)收字更全:现代版《康熙字典》将旧版《康熙字典》最难查的补遗和备考依现 代文字规范并入正篇,也补入大量现代常用规范字,方便现代人使用。 (5)用字规范:现代版《康熙字典》对旧版《康熙字典》做了大量的规范工作。 (6)现代注音:旧版《康熙字典》字头用切音注音,但现代人早已不用或不会用 了,所以新版《康熙字典》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注音,使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读 出字音。 《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它收字多,注音全面,释义求古,所以 王引之认为它:“体例精密,考证赅洽,体例精密,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虽然 现在有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等,但是编撰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 “古”而后继者则服务于“今”,因此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汉字学│ 113 7.4. 5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此词典由罗竹风主编,编撰工 作历时 18 年,先后有 1 千多位语言文字专家参与编撰工作。全书从古今数千种汉语典籍著 作中广泛收词,积累资料卡片近 1000 万张。第一次编委会在 1979 年 9 月召开,当时确定 了词典的编撰原则:“古今兼收,源流并重”。1980 年在杭州召开第二次编委会时,更进 一步确定了它的专业性质,只收汉语一般词语,排除兼容并蓄、无所不包的最初设想,而 着重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全面阐述。 《汉语大词典》全书共 12 卷(另有“附录·索引”一卷),总计 22 册,1986 年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其余各卷从 1988 年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全书 采用部首检字法,共设 200 个部首,收列了古今汉语中的词语、熟语、成语、典故和较常 见的百科词,收集条目达 375000 多条,插图有 2253 幅。所收词条力求义项完备,释义确 切,层次清楚,文字简练,符合科学性、知识性、稳定性的要求。《汉语大词典》收集的 复音词语空前丰富,傅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词典后列有 《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方便检索。《汉语大词典》内容浩繁、考订源渊深 远,是一部重要的汉语语文词典。 .汉字学│ 114 7. 汉字学│ 115 7.6 《辞源》 《辞源》方毅等编,商务印刷馆,1928。 《辞源》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方法编写的大百科性词典。旧《辞源》由陆尔奎、方 毅等人编。它始编于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 年出版。1931 年和 1939 年又分别 出版了《辞源》续编和《辞源》正续篇合订本。1958 年后开始修订《辞源》,一修修了数 十年,直到 1983 年才正式完工。 《辞源》也采用部首排列法,并沿用《康熙字典》的 214 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 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先解释单字,然后才解释复音词语。《辞源》采用反切注音 法。《辞源》的释义方式是先说明词义或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 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 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并强调实用,全书共收单字 12890 个,复合词语 84134 条,总字数一千一百多万字。修订后的《辞源》仍然使用繁体字,并按部首编排,只是部 首有所合拼和调整,由原来的 214 部改为 208 部。最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 拼音索引》,以帮助查检。 . 汉字学│ 116 7.7 《辞海》 《辞海》陆费逵等编,中华书局,1947。 《辞海》则是中国第二部大百科词典。《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 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二字源于陕西汉中著名的汉代石崖摩刻《石 门颂》。《辞海》的编撰始于 1915 年,并于 1936 年完书。 1936 年出版的《辞海》在编排体例、性质都与旧《辞源》相同,但因比旧《辞源》 晚出 20 多年,又是在竞争中编成的,所以不仅纠正了旧《辞源》的许多错误,而且在编 排、解说等方面也明显地超过了旧《辞源》。它的几个特点是:1、采用了新式标点;2、 解释比较通俗;3、引文出处明确;4、纠正了旧《辞源》的错误;5、不再用 12 集编排 法。 1958 年,《辞海》进行第一次修订。约有 5000 名专家参与了编写工作。修订工作历 时 20 年,并在 1979 年正式完成。修订后的《辞海》共收字 14872 个,语词 91706 个。全 书用部首检字法,共设 250 个部首。内容可与新《辞源》互补。此后,《辞海》形成了每 十年重大修订一次的惯例。2009 年,第六版《辞海》面世,总条数约 13 万条,新增 1 万多 条,其中增收了 5000 条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条改动幅度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去条目约 7000 条,总字数约 1900 万字。 . 工具书是指在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需要加工整理而成的特种图书。具体可分 为以下三种定义: 定义一:将若干具有完整独立概念的信息按特定的符号系统或知识体系编排,专供查阅的 二次或三次文献。 定义二: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 某方面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 文化工具书是指一些专门学科的工具书,可用于各专门知识的释疑解惑,比如《宗教词 典》和《中国历代官制词典》。 4. 语文工具书和文化工具书。 2.汉字学│ 117 单元小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书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需要,广泛汇集相关的知 识或文献资料,按一定的体例和检索式编排,专供查资料线索的图书。工具书是人们在书 山探宝,学海求知的“器”。工具书是指导读书门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 疑难问题,在学习认识汉字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工具书作为提供参考资料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尽可能掌握一些科研必备信 息。为此,学会和善于利用工具书,是认识汉字和认识文化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 字典 词典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辞源 辞海 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 参考答案: 1. 用于查考文字或语词的专书,如《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 3. 汉字学│ 118 定义三:汇集特定范围的知识,按照某种次序加以编排,供人检索查阅的图书。以编制特 点和使用习惯为标准而对图书所作的一种划分,其对称为普通书。 5.《说文解字》的价值:一、确立了六书理论;二、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三、 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四、保存了大量古音资料;五、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 训诂资料;六、保存了词的本义。《康熙词典》的价值:一、汉语里所有疑难字、繁体 字、异体字都可在《康熙字典》里找到;二、追溯字源,为后人研究字的起源和本意提供 了最早的依据;三、辨明流变,对字的多种意义都有解释,而且全部都有出处引证,使后 世对字的流变一目了然;四、用字规范,现代版《康熙字典》对旧版《康熙字典》做了大 量的规范工作;五、收字全面,现代版《康熙字典》补入大量现代常用规范字;六、现代 注音,《康熙字典》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注音,使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字 音。 参考书目: 1 杨五铭《文字学》,1986,湖南人民出版社。 2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998,商务印书馆出版。 3 黄宵雯、徐晓萍《思考汉字》,2005,同心出版社。 . 字典是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的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主要用于查检字的解 释文字的形、音、义,如《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等。词典则是以词语为收录单位, 解释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除了查检词语的形、音、义和用法以外, 还可以用于查找典故、人物、事件和地理资料等各类信息,如《尔雅》、《辞源》以及 《辞海》等。 6.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汉字经历简化?试写出 2 个理由: ii. 说明汉字规范化的意义; 4. 汉字规范化有什么意义?试简略写出答案: 3.汉字学│ 119 单元八 汉字的简化、规范、频率统计与使用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理解汉字简化的历程; 3. 2. . 写出汉字量化的成果; 5. 简略讲述汉字简化的原因; 2. 阐述汉字频率统计的作用。 热身练习 1. ii. 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汉字量化统计技术带来许多成果。试写出其中 2 项成果: i. i. gif) .汉字学│ 120 前言 汉字字形从甲骨文开始就不断演化。汉字的发展演变,就其形体来说,一 般认为有两种基本的趋势,有繁化也有简化。汉字的演化趋势,是由文字的工具 性所决定的。其一是要求加强汉字的表音表意功能,在字形上有所繁化,又或是 为了义項的分工而進行分化,而使字形繁化;另一种则是要求形体便于书写,将 原先较为复杂的字加以简化。这两方面的要求有时会发生矛盾。汉字一般会通过 自身的调节,或是牺牲一些表音表意功能以实现简化,或者是为维护表音表意功 能允许字形上有所繁化,最终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除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 展,汉字也经历了规范化的历程。我们将会在此单元中理解其中缘由与作用。 图:简化字时代的关键年份 (上图取自:http://www.cn/china/gnxw/200908/W020090828381094040544.jyb. 汉字学│ 121 8.1 汉 字 简 化 的 原 因 从古至今,汉字字形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历程。汉字字形经历简化的原因有 以下几个: i.1 汉字的简化 8.“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 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门外文谈》 钱玄同:“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的发 展。全世界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何 以故?因汉字难识、难记、难写故。” ——《汉字革命》 .1.历史评价 有不少的学者提倡简化汉字。清末的卢戆章、当代的鲁迅和钱玄同等都曾 提出简化汉字的主张。请读读: 卢戆章:“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之下之字之至难者”;“窃谓国之富强,基于 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理……(其所以能好学识理者)又基于 字 画 简 易 , 则 易 于 习 认 , 亦 即 易 于 捉 笔 , 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 格致、化学以及种种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 ——《清末文字改革文集》 鲁迅:“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文字发展规律 物极必反,当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就充 分暴露出来。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 一大批的简化字。在了解汉字演变的基础上可以理解,汉字形体简化在汉 字的发展历史中经常发生。 8.1.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 例:雞——鸡、觀——观、戲——戏、鄧——邓、難——难 iv. 减省原字形体,仅保留原字有特征的部分 例: 醫——医、習——习、務——务、廣——广、鑿——凿 v.2 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 修改,不擅自造字。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 1922 年提出的其中七种方法为基础: i. 保留原字輪廓 例:傘——伞、龜——龟、慮——虑、愛——爱 . 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 例:“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 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 ii.汉字学│ 122 1935 年 12 月,鲁迅、蔡元培、郭沫若等 688 位文化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 的意见》。 你对以上的论点有何看法?试说说你的意见。 ii. 草书楷化 例:長——长、專——专、東——东、湯——汤、樂——乐 iii. 另造新形声字,将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 例:護——护、遼——辽、遷——迁、郵——邮、階——阶 vi. 9 个不同 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 “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 “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 “罗”、“会”、“怜”、“怀”等等共达 330 多个。  现当代简化历程 下表简略列出现代汉字简化的历程: 年份 1909 事项 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 历史上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 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 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 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 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 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 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 300 多个。 1930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 .3 汉字简化历程  从甲骨文到明清的简化 课程“中华文化概论”与此课程单元都曾提及有关文字的演变,而简体字是汉字演 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 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 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 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 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 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 “渊”、“娄”、“顾”、 “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 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 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 12 种民间 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 6240 个,合为繁体字共 1604 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 3.1. 同音代替 例:幾——几、薑——姜 8.汉字学│ 123 vii. 汉字学│ 124 年份 事项 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 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 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 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 353 个。徐则敏 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 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 《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 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 2400 多个。同年 8 月,国民党 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 324 个, 虽然在第二年的 2 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 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 (即简体字)”运动。 1936 10 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 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 11 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 3150 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 俗体字。 1937 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 1700 个。抗日战争爆 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 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 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 555 个。 1952 2 月 5 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 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 案〕》,收字 798 个,简化偏旁 56 个,并废除 400 个异体字。 1955 2 月 2 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 261 个字分 3 批在全国 50 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 7 月 13 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 同年 10 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 案〕》,收字减少为 515 个,简化偏旁减少为 54 个。 1956 1 月 28 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 体会议第 23 次会议通过,31 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 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 1964 5 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 352 个不作偏旁用 的简化字,第二表是 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 14 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 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 1754 个简化字;共 2238 字(因“签”、“须”两字重 见,实为 2236 字)。 汉字学│ 125 随着中国大陆的汉字简化政策的推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同样进行汉字的简 化。其中,由于日本的文字中也使用部分汉字,因此早在 1946 年就已经有日本官方所公布 得《当用汉字表》。我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属于华裔公民较多的国家也在 70 年代开始积极 跟进和推行汉字简化的工作。下表简略列出了中国以外的国家所进行的汉字简化事项。 国家 年份 事项 1946 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 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 1850 个,其中有 131 个是简 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 53 个,差不多相同的有 9 个。 日本 新加坡 马来 西亚 1969 公布第一批简体字 502 个,除了 67 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 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 1974 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 2248 个,包 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 简化字,以及 10 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 1976 5 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 10 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 字, 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1972 成立在“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 1981 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1983 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 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 1983 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 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 表。 1983 《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 90 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 中国相同的有 29 个,差不多相同的有 4 个。 泰国 南朝鲜 8.2 现代汉字与规范 8.2.1 现代汉字与规范汉字 (一)现代汉字 现代汉字,并不等于现代使用的所有汉字,现代使用的汉字还包括文言文用的繁体 字,港、澳、台用字中的异体字等。现代汉字指的是记录现代汉语的用字。 现代汉语用字与古代汉语用字是不同的。由于所记录的语言不同,表现在用字上就 有很大差异。有些字古代汉语专用,如“弑”,古时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现代就不 汉字学│ 126 用了。也有现代新产生的汉字,如泵、氖、甩等。即使古今汉语都出现的字,也有些字古 今意义不同。“购”古代指悬赏征求,现在指购买;“脸”过去指脸颊,今天指有脸面。 甚至古今是完全无关的两个字,今天变成了一个字。“后”古代指君主或君主的妻子,今 天成为“後”的简化字。当然现代汉字用字大部分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所以现代汉语用 字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通用的字及现代汉语专用的字。 (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也叫“正字”,就是结构和笔画都正确,完全符合现代汉字“正字 法”所规定的汉字。 1988 年 3 月 25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在《关 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指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 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字表发布后,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即以此为准。”这个通知明确地告诉我们,规范汉字应该以《现代汉语 通用字表》中的字形为依据。 1.它改正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存在的缺点,对《整理表》未收的通用字中的 异体字进行了规范。 2.完全符合《简化字总表》的规定。对《总表》以外的字.凡是可以类推简化的, 都做了类推简化。如鹎、缏、飑、苌、帱等。 3.完全采用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新字形。对《字形表》未收的字也根 据《字形表》的整理原则规定了新字形。如尜、虼、苤、甙、苷、峤、哏等。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共 3500 字,经过测试,其覆盖率为 99.48%。《现代汉语 通用字表》包括了《常用字表》中的字,它的覆盖率自然要高于 99.48%。《现代汉语通 用字表》以外的字,规范的标准怎么确定?按照前述三个规范字表的规定来确定就可以了。 8.2.2 现代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字的形体主要有两种,一是印刷体,一是手写体。 2.汉字学│ 127 一般地说,各种形体的汉字都可以预制字模印刷出来,成为印刷体。但现代汉字印 刷体的标准形体是宋体。 宋体又分为老宋、仿宋、正楷和黑体四种。 1.宋体,又叫老宋体、古宋体、灯笼体。笔画横细竖粗,结体方正严谨,是最通用 的印刷体。 2.仿宋体,又叫真宋体。它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讲究顿笔。常用于排印 诗词的正文、一般文章的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等。仿宋体还有一种变体叫长仿宋体。简 称长宋。一般用于表格的题头,或排印诗词和正文中的夹注等。 3.正楷,又叫楷体或大宋体。它比仿宋体丰满,多用来印刷通俗读物、小学课本 等。 4.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或方体字。笔画粗壮,浓黑醒目,一般表示着重时 用,常用来排标题。 印刷体根据字的大小编号,叫做字号。常用的字号有初号、头号、二号、三号、四 号、小四号(新四号)、五号、小五号(新五号)、六号、七号等十种。 编辑常用变换形体和字号的手段来区分文章的性质、地位的轻重和层次。 现代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手写体汉字可以是楷书、行 书、草书等,但是以行书为最多,其次是楷书。手写楷书同印刷体中的楷体字形大体一 致。 根据运用的工具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软笔字一般是指的毛 笔字,硬笔字指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粉笔字等。 8.3 汉字规范的意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为了充分发挥文字的交际作用,必须实现规范 化。而规范化的核心是提高汉字使用效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减少方言隔阂,准确传达信 息。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对于使用汉字的国家和群体来说,利用电子计算机进 行信息处理,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以及办公室事务等方面的自动化,成了现 . html) 8.3 汉字的字量 汉字的字量,从 20 世纪初就有人用人工方法进行统计研究现在借助计算机才有了比 较系统的统计研究。 .126.112.汉字学│ 128 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而其前提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除此,加强语言文字的 修养,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同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语言 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6 年 1 月,中国教育委员会和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 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当时,新时期语言文字 工作的方针是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 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 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 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巷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 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在中国,当前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拟定并推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通用字表,拟定人 名地名用字表,确定每个汉字的标准字形,包括笔画数目、每笔的笔形、笔顺和整个字的 结构方式及部首排检法等项规范,然后大力推行这个标准。这些工作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资源和资金,必须得到官方的推动及参与才能达至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的来说,汉字规范工作包括: i 汉字字形的规范-整理异体字、同一字形、更改地名用生僻字和部分计量单位 用字以及汉字正字; ii 汉字读音的规范-推广正音标准、整理异读词、整理多音字、纠正错读字。 (详细内容请前往相关网页阅读: http://202.101/jpkc/xdhygl/Kecheng/第 七章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com. tw/goods.shuobao.htm http://www.3.php?id=3532 从字书收集的字数来看,似乎汉字的总数已经达到五万多个了。实际上每个不同时 期使用的汉字字数并没有这么多。“甲骨文所用的单字约有四五千个。”“从商代后期到 周末,一般使用的文字的数量,很可能一直在四五千左右徘徊。直到现代,据近年的统 计,一般使用的汉字数量也还是四五千的样子。”可见,如果以各个时代实际使用的汉字 为考察对象,便不难发现汉字的总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汉字学│ 129 8.com/shop/shuf azihua/shufazihua/37963.1 汉字的数量估计 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历经了三千多年,汉字数量上的两个特点:一是总字 量大,二是总字量呈渐增趋势。总字量大,是从汉字的形体上看的,就是说只要形体结构 不同就算一个字。因此,总字数中实际包含着一个字在历史演变中的各种形体,如古文、 篆文、古隶等,以及一个字所发生的各种变异形体,如俗字、奇字、讹字、误字等。如果 按同字异体属于同一字,那么计算出来的汉字字数的总量并没有这么多。例如《康熙字 典》四万多字中,异体字占 40%,如果除去异体字,它实际只有二万多汉字。总字量渐 增,也并不是说历代人们使用汉字的数目在不断增多。因为过去字书收字不是以当时实际 的用字为根据,而是从古今文献中把不同的字(包括已经死亡的字)尽可能收集起来,虽然 除《龙龛手鉴》、《集韵》等以外,一般不收民间俗字,但历代字书中所收汉字的数量比 各个时代实际使用的汉字要多得多。 图片摘自 图片摘自 http://www.studentbook. 3.2 现代汉字的实际用量 现代汉字的实际用量是指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实际流通使用的汉字数量。实际 流通使用的汉字,即一般所说的通用汉字。现代通用汉字究竟有多少?我们举出几种用字量 和收字量来作个大概的估算。 (一)现代印刷用字量 1.北京新华字模厂的《字目表》 字模厂是制备各种凸版印刷用的铅字铜模的。1974 年北京新华字模厂排印了一个 《字目表》,共收 6805 字。其中一般图书语文报刊用字 6310 个,添盘字 495 个。这个字 量,大体上代表了现代印刷一般书刊用字的数量。 2.中国科学院印刷厂的《印刷字表》 《印刷字表》是在 1964 年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 字形表》6196 字的基础上加以增补编成的,共收汉字 9535 字。这个字量代表了各种专科书 刊的用字数量。 从以上两个表看,现代印刷用字量一般在 7000~9000 个。 (二)现代电报用字量 1974 年邮电部编的《标准电码本》共收字 9317 个(其中正编 7921 个,补遗 1396 个)。这 9317 个字中包括已经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日本字和各种新造字以及误写字等 等。补遗的一千多字主要是姓名、地名、各种专科、行业、计量、方言等用字,也有些来 源不明的怪字。1983 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修订本)对原电码本的字数作了调整,电码 本的实际收字数约七千多字。 (三)现代通用字收字量 1.《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65 年 1 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 6196 个,这是对 通用汉字数量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这个字表基本上能满足印刷厂排印一般报刊图书的需 要,后来,北京新华字模厂和上海字模厂又编印了 610 个添盘字,合为 6806 个。 .汉字学│ 130 8. 4 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 8.4.1 汉字使用频率简介 汉字使用频率,指汉字在一定范围内的书面上的反复出现率。 从使用角度去考察,汉字可分为两种,储备状态的字和使用状态的字。静态的、脱 离开使用的字是储备状态的字,各种字典收录的字就是这样的字。动态的、为交际目的而 使用的字是使用状态的字。使用状态的字,人们常常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分为高频字、次 高频字、低频字、罕用字。从发展上看,高频字、低频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 件下它们往往会互相转化。 中国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曾对 1978 年至 1980 年出版的全国通用的中小学 语文课本的全部词汇作了统计与分析,用人工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编出了反映全部 研究成果的《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一书。后来又根据该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汉字和词 汇编造成《常用字和常用词》。 下表列出按频率高低排列的前 100 个词: .汉字学│ 131 2.《信息交换用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1981 年 5 月,中国国家标准局发布实施的 GB2313——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 集·基本集》,收字 6763 个。这个字量基本上反映了现代实用汉字的总数量。 3.《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 年 3 月由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 表》,收字 7000 个。这个字表是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基础上增删制订的,收字数 量基本上能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机械处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这个 字表是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汉语用字表,是现代通用汉字的定量标准。 8. 汉字学│ 132 的 一 是 了 不 和 个 他 中 说 到 下 要 十 生 在 有 人 会 地 为 上 也 工 多 去 发 作 自 三 同 成 活 太 分 经 种 还 看 产 部 长 又 问 法 事 从 以 子 出 年 好 过 面 民 所 起 本 定 这 大 得 动 日 把 见 小 你 主 对 我 国 来 们 就 时 全 可 用 那 道 学 行 里 能 二 天 家 方 后 都 于 之 着 没 而 样 进 前 两 前 100 个高频字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按频率高低排列的前 100 个汉字大都是按频率高低排列的前 100 个词的书写符号。而这 100 个词,都是属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不能离开的名词、动词、形容 词,此外是属于和语法关系极为密切的虚词。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按频率高低排列的前 100 个汉字大都是按频率高低排列的前 100 个词的书写符号。而这 100 个词,都是属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不能离开的名词、动词、形容 词,此外是属于和语法关系极为密切的虚词。 8.4.2 汉字使用频率统计的意义 统计汉字使用频率是试图从汉字的应用量上去考察汉字,这不仅为汉字的定量研究 提供数据,而且对于语文教学、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字频统计看汉字的总字数。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文字改以自用已只从两而学十见 开家中像对可老很作向又同走边工为生然什发没能后回经多想它成候还年道进民好样头动 山把会前国现都主面她衅一革委员会秘书处公布过一份《现代用字统计报告》,用了七种 资料(其中只有一种是动态统计),结果得到字种 9163 个。而根据现有的字频统计资料作出 . 汉字学│ 133 的粗略估计是一万多个。《汉字频度统计》有字种 5991 个,《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的 《汉字频率表》有字种。9574 个,《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中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 合汉字频度表》有字种 7754 个,三项相加,去掉重复,大约有一万多个,这就是现代汉字 的总字量。 8.3. 汉字使用频率统计的成果 1.《语体文应用字汇》 中 国 最 早 采 用 科 学 的 统 计 方 法 进 行 汉 字 使 用 频 率 统 计 的 是 陈 鹤 琴 先 生 (1892— 1982)。20 世纪 20 年代,他用了两年多时问,对语文课本以及通俗书报的六种语料进行了 字频统计,得出了 4261 个字种,编成了《语体文应用字汇》,于 1928 年 6 月由商务印书 馆出版。这次字频统计对推广应用白话文起了很大作用。 2.《汉字频度表》和《汉字频度统计》 中国文革期间,由有关部门指定北京新华印刷厂负责,组织了北京的中学、印刷厂 等 19 个单位的 1000 多人搜集了 1973 年到 1975 年间三亿多字的出版物分为科学技术、文 学艺术、政治理论和新闻通讯四类,从中选出 2160 多万字作为语料,用人工进行字频统 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得到了 6374 个字种。1977 年 10 月,以新华印刷厂的名义印出了 《汉字频度表》一书,供内部参考。但是此书是按频度排列的,不便检索。后来经过中国 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郑林曦、高景成等校对,编成了《按字音查汉字频度表》,1980 年 8 月 作为内部资料出版。1984 年初,原统计组的成员用计算机重新计算,并且又增加了一些新 内容,由贝贵琴、张学涛编成《汉字频度统计》,1988 年 4 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 版,共有字种 5991 个。书中的《汉字频度统计表》,把汉字分为五级: 3.《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的《汉字频率表》 . 4. blog95.html 1979 年至 1985 年,中国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 年 6 月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本词典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办法,从词语 应用的角度做了较大规模的词汇计量研究,同时兼及汉字字频和组词能力的统计与分析。 所用语料 180 万字。这本词典中的《汉字频率表》,共有字种 1574 个。 4.《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1981 年 11 月,中国国家科委委托国家标准局下达现 代汉语词频统计任务,这项课题由北京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 系承担。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局又下达现代汉语字频统计任务,由北京 航空学院计算机科学工程系根据现代汉语词频统计的选材内容,利用计算机进行字频统 计。这次统计于 1985 年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于 1986 年 2 月出版 的《最常用的汉字是哪些?——3000 高频汉字表》,即是这次统计的部分成果。全部成果由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局汇编为《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一书,1992 年 1 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这次字频统计所用的语料,是从 1977 年到:1982 年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1.38 亿字的材料中抽取出来的,总字数为 1108 万字,结果得到 7754 个字种。这次统计抽样的 面比较广,时间较长,项目分得较细,而且是用计算机进行,统计精度较高,得到的结果 能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 由于每次字频统计所用的语料和方法不尽相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周有光对各 家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抽象出汉字出现频度不平衡规律,也叫汉字效用递减率。根 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常用字非常集中。字频统计中前 22100 字。覆盖率高达 99%;字频统计中序号在 6600 以后的字,不管有多少字种,总的覆盖率不超过 0.001%。 .fc2.com/blog-entry-444.汉字学│ 134 图片摘自 http://turumoto. 4.4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研制 此小结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通用字表的研制和内容。在语文教育 中,教育者理解这些字表的性质后,在应用过程中就能善加利用此特点编写教材教学。 (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研制 常用字的研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七十多年中,较有影响的是 1952 年 6 月 5 日 教育部公布的《常用字表》。本表的常用字 2000 个,这 2000 个常用字一直是中国扫除文 盲的标准(农民 1500 字,工人 2000 字)。时隔四十多年,随着中国官方颁布了简化字,社 会用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从: 1986 年 6 月开始,综合利用了 1928 年至 1986 年间的 20 种常用字统计资料,研制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并于 1988 年 1 月 26 日正式发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常用字 3500 个,其中常用字 2500 个,次常用字 1000 个。2500 个常用字的覆盖率达 97.97%,1000 个次常用字覆盖率达 1.51%,合计覆盖率 达 99.48。 在研制《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时,利用的 20 种常用字统计资料中就包括了 14 种静 态字表和 6 种动态字表,共 7000 多万字。根据六种动态字表中的频度,求出每个字的平均 频度。汉字处把常用字的频度资料汇集为《现代汉语常用字频度统计》一书,由语文出版 社出版。 选取常用字主要是依据该字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构词构字能力的强弱 以及在各个学科中的分布。 (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研制 .汉字学│ 135 再一条规律是常用字笔画趋简率。我们从《汉字频度统计表》中看到一个事实,一 级字的平均笔画数最少,二级字、三级字,以至四级字和五级字,平均笔画数不断在增 加。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常用字笔画趋简率:应用频率较高的字,平均笔画数就较少;应 用频率较低的字,平均笔画数就较多。 8. 汉字学│ 136 1988 年 3 月 25 日,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 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个字表收现代汉语通用字 7000 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 用字表》的 3500 字。 现代通用汉字,概括起来说,大体在 6000 字到 9000 字之间。通用字的研究从 20 世 纪 50 年代开始。1955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通用字表(初稿)》,收字 5709 个; 修订后于 1965 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 6196 个。这是通用汉字研究的初 步成果。1981 年国家标准局发布 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收字 6763 个。研制《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时,主要根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参照通 用字研究的成果及其他资料进行调整。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相比,删去了 50 字,增 加了 854 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中国国家公布的规范字表,它全面体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 汉字整理和简化的成果。它规定了每个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笔顺和笔画部件的组 合结构。由中国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书,附有《现代汉语通用字数 据统计表》可供研究通用字者参考。 你可知道马来西亚课程局编设的小学华文课程参考哪一个字表? 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程 中国对外汉语课程和教材编写多使用哪一类字表? 马来西亚国小华文课程和教材编写又使用哪一类字表呢? . 1 汉字信息处理 (一)什么是含义信息处理 汉字信息处理,就是借助于各种机器、设备对汉字符号系统进行处理的一 项科学技术。大致说来,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发展呈现四个阶段:字处理阶 段、词处理阶 段、句处理阶段、篇章处理阶段。 “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信 息处理的“字处理阶段”,这个阶段是汉语的处理所特有的。由汉字编码的研究 开始,限制汉字数(6763),制定汉字交换码、汉字点阵、汉字内码,推出汉字 库、汉(字)卡等等构成了整个“字处理阶段”的研究内容。 (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构成 计算机有键盘,键盘上有 26 个拉丁字母键,10 个 数字键,还有数目不等 的各种功能键和符号键,加在一起有几十个键。人们靠这几十个键来键入各种文 字符号。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西文自然不成问题,可以在键盘 上直接键入。当 然,有的还要对键盘和软件作些小的改造,才能更适用。例如:法文多了“é、 è、ê、à”等特定字母,德文多了“ä、ö、 ü’等特定字母,俄文、日文的麻烦 就要多些。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要进行本国本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除英文 外),都有一个教会计算机认识本国本族语文的问 题,国际信息处理界为这种 “使计算机具备能够处理各民族语言的开发能力”的研究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 叫“民族语言支撑能力”(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 ),简称为 NLS。 NSL 就是各民族都要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给计算机“启蒙”,教电脑本地话,使 电脑本土化。而教电脑中文,就是“电脑中文化”。一般来说,汉字信息处理技 术包括编码、输入、存储、编辑、输出和传输。以下我们分别就汉字的计算机输 入、存储和输出问题进行介绍。 .5 汉字与技术应用 8.汉字学│ 137 8.5. 汉字学│ 138 8.2 汉字编码 所谓汉字编码,就是给汉字规定一种便于计算机识别的代码,使每一个汉 字唯一地对应于一个数字串或符号串,从而把汉字输入计算机。一个汉字可以从 音、形、义三个方面给它编码,多数人选择音、形或音形结合的信息设计编码方 案,也有少数人选择义的信息编码或联想。大致说来,汉字编码方案按抽取汉字 信息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音码、形码、形音码和音形码四类。 (一)音码 音码是按字音编码,采用声、韵、调的信息特征,用全拼、双拼、简拼、 混拼等方式键入汉字,通过词、短语乃至语法、语义、语用知识区分同音字、 词。音码一般 是在现行的汉字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方案之间的区别主要表 现在声调表示法、双拼设计、知识结构等方面。采用音码有许多好处。用音码输 入,由字音到击键, 人的脑力负担较小。汉语拼音方案已有近 30 年的历史,在 中国及外国广泛推行,以此为基础设计的音码方案,不仅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 而且还有利于推广普通话,有 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采 用 音 码 的 主 要 困 难 是 区 分 同 音 字 的 问 题 。 汉 语 的 音 节 有 400 多 个 , 这 400 多个音节所形成的字音代表着成千上万个汉字。目前的音码方案,都把区分 同音字作为主要目标。 (二)形码 形码是采用整字、字素、笔画、笔画组、字形结构等形的信息特征编码键 入汉字。 (三)形音码 形音码采用形和音两方面的信息特征编码键入汉字,这种码通常以形为 主,有时形是显性的,音是隐性的。 .5. 汉字学│ 139 (四)音形码 音形码是采用音和形两方面的信息特征编码键入汉字,通常是以音为主, 以形来帮助区分同音字。音形码的设计者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统一的整 体,其中,形 声了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在汉字编码中,应以音为主,以形为 辅。音形码中的“形”,其主要作用在于区分同音字,有的方案的形为汉字的部 首,有的方案的形为 汉字的角码。 8.3 汉字编码研究的发展方向 随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字编码的研究已越来越趋向 于规范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一)规范化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汉字编码基础理论的研究,制订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尽 快结束编码方案五花八门的局面,清除一些方案带来的给汉字音、形、义等方面 的混乱。通过信息处理用语言文字的规范、键盘盘面设计的规范、字库词库的规 范、语言 知识库的规范等使汉字编码方案逐步趋于统一。 (二)智能化 新一代的汉字编码方案进一步改善,人机界面将更加友好,自学习、自适 应、自优化的功能将更加完善。同时,人工设计编码方案将会逐步发展到由计算 机辅助设计 汉字编码方案。利用汉字属性库,由计算机自动抽取信息特征、优 化编码、生成码本,将会大大加快设计周期,提高编码方案的素质。 (三)系统化 汉字编码输入方法将向汉字编码输入系统发展。形成繁简率配套、基本字 集与全集配套、中外汉字配套、汉字字体配套、汉字点阵配套、字库词库配套、 通用专用配套、输入方法配套、汉字软件配套等一系列的配套系统。 .5. 5.4 汉字的输入和输出 最初,人们为了消除印刷业中传统的数量众多的铅字及铅字房,减轻繁重 的人工排字操作,根除铅中毒的危害,首先研制成功汉字键盘穿孔机,并在情报 处理领域中 得到了应用。此后,各种各样的汉字输入装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 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目前国内外的各种汉字输入装置中,键盘式汉字输入方 法仍然是一种基本方 法。除此,随着科技进步,我们现在常用的输入法包括汉 字字形识别以及汉字语音识别输入。 如果说汉字输入问题是汉字信息处理的第一个难点,那么汉字输出问题就 是汉字信息处理的第二个难点。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汉字输出是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机对话、记录信息、调试程序等必不可少的手段。汉字进 入计算机后,汉字都必须转换成由相应计算机系统所确定的机内代码。在其后的 处理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对汉字的代码进行处理,而无需涉及汉字本身的形象 ——字形。最终的处理结果也可以完全用代码表示出来。但是,处理的结果难以 直接供人们使用,还必须把代码还原成汉字。这就是汉字的输出问题。 汉字的输入方式 (上图取自 http://www.汉字学│ 140 8.cn/erms/RESOURCE_FILE/IMG/20110125164832441.png ) .otos. 苏培成《重新审视简化字》,2003,北京大学学报。(附录电子版) 2.汉字学│ 141 怎样才能让系统输出汉字呢?已有的计算机系统是建立在字母数字基础上 的,它不能处理汉字信息。通过某种方法把汉字送入计算机,再通过适当的软件 支持,那么已有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对汉 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是,它还不 能用汉字的形式输出结果。因此,这样的系统仍然是不实用的。首先,在计算机 系统内必须要有一个产生汉字形象的字形生成机构,即所谓汉字字形存储器,有 时也称作汉字库。其次,要有能输出汉字的设备,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各类汉字印 字机和多种汉字显示器。同时,还要配以相应软件的支持。汉字库是汉字字形的 来源,输出设备把汉字字形直接印刷在纸上或在荧光屏显示出来,供人们选用。 我们现在能够方便应用电脑中文信息处理,汉字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也应记上一 功。 单元小结: 汉字随着社会变迁和需求,不断经历演化。其中,就其形体来说,一般认 为有两种基本的趋势,有繁化也有简化。汉字的简化有其简化原因、方法和原 则。为了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中国必须开展庞大的规范化汉字工程并已经有不 少的成果。除此,针对不同领域对汉字使用的需求,不同的机构单位研制了各类 字表。唯有了解了汉字简化、规范化、量化的过程和目的,我们才能体会其中的 意义;通过了解各类字表研制的内涵和意义,我们才能更有效的使用各类此表以 提高我们的工作和交际效率! 拓展阅读: 1. 李国英、周晓文《汉字字频统计方法的改进》,20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附录电 子版) . 李晰《简化字中形声字理据性浅析》,2005,哈尔滨学院学报。(附录电子版) 3. 汉字学│ 142 4.youku.html (27:44 分钟) 关键词 繁化 简化 规范化 量化 字表 频率 参考书目: 1 彭望苏《汉字教育述论》,2007,贵州人民出版社。 2 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2002,商务印书馆。 3 高更生《汉字研究》,2000,山东教育出版社。 4 王玉新《汉字人之研究》,2000,山东大学出版社。 5 王辉《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1999,陕西人民出版社。 6 冯寿忠《汉字规范化教程》,1997,中国书籍出版社。 7 王铁昆《汉字规范通俗讲话》,1994,人民日报出版社。 . 录像:《汉字的现状与未来》http://v.com/v_show/id_XMjI3ODg2NzY=. 说出汉字构形的文化精神; 5.汉字学│ 143 单元九 汉字与文化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阐述汉字的形成与文化基础; 3. 汉字如何反映古代的生活方式? 4. 汉字字形能显示字内部的意义关系吗? 5. 汉字的构形如何体现汉民族的文化精神? 6. 汉字存有何种文化娱乐功能? . 什么是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3. 清楚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4. 汉字有何文化功能? 2. 理解汉字的文化娱乐功能。 热身练习 1. 了解汉字的特有文化功能; 2. 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 脉理.1 汉字的性质 对汉字,古人是抱着相当敬畏的心情的。人们对汉字在汉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起源、 发展、构形、表意,都增作出过解释,对汉字在社会政治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都加以了 充分的肯定。 (一)汉代的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 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兽迹也]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 造书契。百工以乂[yì 安定],万品以察。盖取诸夬[guài]。“夬,扬于王庭”,言文者, 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译文】: 往古的时侯.汉字学│ 144 前言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作为一种 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 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 许多非语言性的独特功能。本单元主要从汉字构造的角度来探讨汉字的特有文化功能,从 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9.1 汉字的形成与文化基础 9.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 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 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 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1. 著名西方汉学家高本汉增说过,“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 化基础之时。” ii.汉字学│ 145 (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 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 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 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 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 “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是从政治上来说。 •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是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说的。 • 从而把文字看作是一国之君万事之“本立”,是导致天下归治之本之 源。 (二)清代的陈澧: 从社会交际的角度对汉字做了很好的论述。 •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 迹也。” (三)当代学者: 当代学者对汉字扎根于汉民族,鲜明地反映出汉民族文化特性给予高度评价。 i.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文字与语言之间一直认为是“任意”的关系,但结构主义语 言学的理论创始人索绪尔在提出文字是语言之外的任意性的表现符号的观点之后,仍明白 地指出他的这种认识只限于表音文字,并不包括表意的汉字在内,并指出汉字在表达汉语 时独具内在奥妙。 •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 .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在中国,一如在埃及,文字不过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 化了的图画的系统。就是说,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再去表示概 念。这就意味着,书面语是独立于口头语言的各种变化之外。” iii.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对汉字文化属性与功能的研究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 点。 •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交叉学科。尽管科研工作还待深 入。但这门学科的总任务已非常明确。一是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 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二是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关系。也就是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 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 • 汉字文化学无疑要充分利用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但它更重视汉字作为一个文 化系统与整个汉民族文化制度的关系,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 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 9.表意体系。……这种体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汉字。 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我们的 研究将只限于表音体系,特别是只限于今天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体系。” • “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 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汉字。” • “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 第二语言,在谈话中,如果有两个口说的词发音相同,他们有时就求助于书写的次来说明 他们的思想。……汉语各种方言表示同一观念的词都可以用相同的书写符号。” iv.汉字学│ 146 者。” • “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1.1.2 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汉字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即能够通过字形来显示它的意义。正是汉字的 表意性,使得它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它表的是什么意,用什么样的 文字字形加以表示,表意的手段与方式是如何,所有这些,都浸润着文化的因素在里面。 随着汉字的演变,这种表意作用在弱化,但它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消失。 . 汉字学│ 147 汉字的表意性虽然不像图像那样直观地显示“具体义”,而是用一种概括的方式指 向“类别义”,但其表意的功能与方式则是保持了最初汉字的基本性质与特征。正是汉字 字根的象形这一点,对汉字体系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字根的繁衍造字,把象形示意 的功能扩散到所有的汉字之中。 汉字字根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象形性。所谓的象形性就是指能够从一个字的字形 上直观形象地辨知到这个字意义,传统说法称汉字为象形文字也就是从这个意义而言的。 作为汉字的字根,它在取物为象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② 象形时取其特征,以象征性的手法反映所要表达的客观事物最主要的形象特 征,而并非完整地再现整个事物之形。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汉字字根的象形性 取其特征: 马 甲骨文: 鼠 篆文: 蛇 甲骨文: 汉字字根的象形性影响到整个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表意性质的扩展通过把字根作 为构字部件造成新字的方式传遍整个汉字之中。例字如下:  木(树木):本(根)、末(树梢)、果(树木结出的果实)、束(捆扎树 木)。  休(人靠树)、采(采摘)、杲(日头高挂)、杳(天色已冥)。  松、榆、梓、柳、榛、杨…… . 3 “六书”揭示的汉字发展过程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理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揭示了单个汉字的结构方式,还在于真实地反映了 汉字又发生到发展,有少数字根发展到整个汉字体系过程中的繁衍派生演替过程,反映了 古人思维发展由具体到抽象,有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个别到概括的过程。 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的特点: i.表音成分开始进入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表意性质如何进行扩展?举例说明。 .1.字形表意度的弱化。 iii.含有意味的汉字形体始终贯穿于所有的汉字之中。 ii.汉字学│ 148  桃、柚、李、柿、梨、杏……  枯、柔、枉……  柱、楣、栋、楼、梳、案……  杖、椎、析…… 9. 2.2 汉字构形与古代社会生活 汉字时起源于绘图构形显意的形义文字。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构成过程中,就会发 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 许多汉字一个字就是一副图画,反映了一个文化事件。汉字保留的文化意义丰富而 具体,形象而逼真。 9.汉字学│ 149 9.1 汉字反映的古代生活方式 “寒” • “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从草,上下位覆,下有冫也。”段玉裁“合一宀、一 人、二草、一冫会意。” 金文 • 小篆 “寒”表示的是比较抽象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着重在人们对这种天气的感受。当时 人们防寒的措施就是卷缩在房屋里的草丛中避寒。 • 从“寒”字的构形得义可以看到先民冬天驱寒保暖的生活方式。寒冷时抽象概念, 抵御寒冷也是抽象概念,要把这种抽象概念通过文字形体表达出来必须借助直观可 视的图画。 . 汉字学│ 150 “草” • “草”在生活中所起到的种种作用,在许多汉字中都有表现,成为汉字筑形表意的 一个重要部分,这也清楚地显示出上古时先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是林木茂密、水草 丰泽之地。 • “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 • “艸,百卉也。从二屮。” • “茻,众草也。从四屮。” •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亦声。”傍晚黄昏之时,沿天际西望,于草莽之 中可见落日渐下。以草中见日示意,盖子即为后来的“暮”字。 • “莽,南昌谓犬善逐兔艸中为莽。”犬在草中逐兔其实为象征图画,以示意深密 意。今日之“莽原”即用此意。 • “葬,臧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 薪。”“臧”即今日之“藏”。对“厚衣之以薪”,段玉裁解释道“说从死在茻中 之意也,上古厚衣以薪,故其字上下皆茻。”相对于后来的土葬、火葬、水葬,此 可谓“草藏”。 “血” • “血”:“血,祭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也。”段玉裁“不言人血者,为其字从 皿,人血不可以入于皿,故言祭所荐牲血。然则人何以亦名血也,以物之名加之 人。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因制血字,而用加之人。” • 皿为器皿,器皿中上画一横表示有所盛,里面装着的是血。 • 皿为什么表示的不是饭菜或汤水,而一定是血,并一定是牲口的血而不会是人的 血。 . 2.2 汉字反映的古代钱币兴替 货币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出现的东西,它以财富来抽象代 表身份而得到社会所有成员的认同,通过流通、储存、交换来实现它的价值。 “贝” • 先民最初使用的货币代表物是“贝”。 .汉字学│ 151 • 血的构形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那时的祭祀活动。祭祀在上古是上层人物政治社会活 动的一件大事,它的形式、活动内容,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故“祭荐牲 血”成为“血”这个字的造形得义的直接原因。 “史” •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段玉裁“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 隐。”“史”字的造字是为了表示记载君王朝廷大事,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必须学、 识、德都齐优,特别是于“德”的要求高,须做到“书法不隐”。所谓书法不隐就 是公正,凡事都入之于薄。故以“手持中”为概而言之,“中”就是表示“中正” 之义。 • 汉字确实是深深扎根于汉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个汉字为什么会这样得形,大都 能说得出一定的原因,至今仍能从汉字的得形分析出当初凝结在其身上的文化意 蕴。 • 其原因有这样几点: • 一是汉民族的文化没有中断过,中国一直保持着主流文化的延续继承这条主线; • 二是古今汉字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尽管这中间有过字体之变迁,繁简之更 替,但汉字的基本构形部件与构形原理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9. 汉字学│ 152 • “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biāo)在水名蜬。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 秦废贝行钱。” • “贝”是一种海中生物,它有时也可以生活在水边的陆地上,并因此而有了两个不 同的名字。它的壳体为“介” ,也叫“贝”或“贝壳”。古人对两种东西很看重, 一种是贝壳,一种是龟壳,把它们当做财富的象征。 • 段玉裁“《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笺云:骨折货贝,五贝为朋。周易亦言十 朋之龟,故许以贝与龟类言之,《食货志》王莽贝货五品:大贝、壮贝、幺贝、小 贝皆二枚为一朋,不成贝不得为朋,子龟当小贝十朋。此自王莽法。” • “贝”作为货币用时有古制和东汉王莽之制两种,古制多把五个贝合称为一朋,莽 制把两个贝合称为一朋。 “布”、“泉” • 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作为货币来使用。 • “布”本来是一种麻布,是一种具体实物,后来才慢慢具有了货币的功能。 • 段玉裁“古者无今之木绵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凡散之曰布。取义于可 卷舒也。外府注曰: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泉者,今之钱也。”由此, “布”具有货币功能,并与“泉”有了分工,藏于府为泉,行于市为布。 “钱” • 到秦代,“贝”开始不作货币用,而出现了“钱”。 • 段玉裁“秦始废贝专用钱。变泉言钱者,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 • “贝”虽然在秦后不再作货币使用,但用“贝”字表示财物之义却在大量的汉字中 保留了下来。 《说文解字》“贝”部收了 59 字。这些字在结构上都有“贝”,以“贝”为义符,在 意义上都有财富义或财富义有关。 . 1 字形显示字内部意义关系 一个字一般都表示了多个意义。这个意义的出现有先有后。本义是指词的最早意 义,多个意义之间一般都会有引申的关系。本义往往会影响到词义的引申方向。 .汉字学│ 153 9.3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汉语语音结构简单,同音字多,故有了数量众 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其二、汉语语法缺乏足够的形态标记,故有了以字为单位的表意来 进行词间的组合。 9.3.2.3 汉字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 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男”“女”在社会上地位是不平等的。可在汉字中, 却表现出相反的情况,就是“重女轻男”。 例如:“男”构成的字很少,只有“甥、舅”等很少几个。 “女”构成了一大批的汉字。《说文》中,“女”部收字 238 个,而到了《康熙字 典》有 256 个。在电脑 GBK 字库,“女”部优 277 个字。 “女”字表示的意义主要有五大类: ①表示姓氏:姓、姬、姜、嬴、姚等。 ②表示家庭、亲属:妻、妇、婆、媳、姐、妹、婶等。 ③表示婚姻、生育:娶、嫁、媒、妁、婚、姻、妊、娠等。 ④表示体姿容貌:婉、妆、姿、妙、媚、娥、婷、嫣、娟、妍等。(褒义) ⑤表示感情、心理或动作:妒、妖、奸、妄、嫉、嫌、耍等。(贬义) 举例其他反映古代生活方式的汉字,如“竹”字。 9. 3.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汉字字形的显义作用不仅限于一个字的内容,也会影响到字族,影响字与字之间的 意义关系。 当一个字表示的意义过多时,就会带来字义的分化,而字义的分化往往会伴随着新 字形得出现。 例如:“曼” “曼”最初的意义是指软、长、缓。如曼舞、曼声、曼妙、曼延、柔曼等。 后来,此义被“漫”继承。如漫步、漫长、漫灌、漫漫、漫谈、弥漫等。 .汉字学│ 154 由于汉字产生早,又属于由象形发展而来的表意字,因此,汉字字形往往载现着词 的本义。字形成为判断词本义的重要依据。“以形释义”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重要释 义方法。 “穿” ①破;透。 ②通过(孔、隙、空地等)。 ③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 ④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经” 本义:织布上的纵线。横线为纬。 ①空间方位上的南北走向为经,东西走向为纬。 →通过。经历 ②治理国家大家的人才。→治理、管理。 →有权威的著作、思想、理论。 ③人体上的血气运行的通道。 ④丝巾拉直来喻指自杀。自经 9. 4 汉字构形的文化精神 在汉字的造字、构形、赋义中,会体现出许多与汉民族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人们在 铸造汉字的过程中,总是会按照原有的思维逻辑与习惯,融进原有的认识与观念。 汉字绝不是一种任意的线条符号,而是在有明确意识的支配下,为了清晰表意而造 出的文字符号系统。 在汉字身上所凝结的文化精神,最集中的就是汉民族的思维特征了。正如:“一个 民族典型的思维方式,是一切精神文明(甚至一切物质文明)产生的基础,它必然表现在 各个方面。” 9. 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表意性最强,是抽象化、线条化了的图画。 .4.汉字学│ 155 在后来,产生了“蔓”,虽然蔓指的是一种攀爬、缠绕的藤草植物,但仍有软、长 之义。就如:曼延、漫延、蔓延。 你能凭“难”字形显示字内部意义关系吗? 9.1 汉字的具象形 汉字表达功能的最大特征是会意性,能够以字形来直接或间接的表示意义。这种习 惯以形察义、托思于具体事物的思维特征即为具象性。 (一)“四书”的具象性 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中,表现出了一种依靠字形显示意义逐步弱 化的趋势。 例如:象形:木 指事:末、本 会意:林、森、杲 形声:杖、枝、架 i. 指事字“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属在象形字基础上弱化了的示意字形。它所表 示的多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凭借象形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若干符号,来达到显意的 作用。 iii.会意字“比类合意,以见指撝”,以象形字或指事字作为比合构字的材料,所 表示的是进一步抽象些的意义。 iv.汉字学│ 156 ii.形声字则是以象形字或指事字为比合构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用来表音的构字 成分。 (二)形旁类化 两个经常在一起连用的,意义相关但字形不一样的汉字往往会出现形旁类化、同化 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同音同义的异形词,在定型过程中形旁相同的字容易成为竞争的优 胜者,并稳定下来成为整体词。 例如:伶仃—零仃 叮咛—丁宁 情愫—情素 按捺—按纳 彷徨—旁皇 蝴蝶—胡蝶 异体字:坑(阬)、炕(匟)、暖(煖)、咬(齩) (三)形旁显性化 形旁的显性化就是指当一个汉字的字形或形旁不能更好地表意时,人们往往会添加 或更换一个形旁,以彰显字义的所在。或是原字所表示的意义逐渐增多,达到一定程度后 会使原字表意的清晰性受到影响,这时人们就会在原字的基础上改变某个部件,或是添加 某个部件来表示原字众多意义中的某一部分。这些现象都会让我们看到汉字的一个重要功 能,即字形的载义、别义作用。 莫: “日且冥也”,表示黄昏义,现在 “暮”,后来它被用作否定词。 . 汉字学│ 157 奉: “捧”义。形声字,形为三个“手”,声为“丰”。楷化后“手”义看不出来 了,就在原字的左边添加一个“扌”旁。 益: “满溢”义,会意字,上水下皿。后来表示的意义逐渐增多,在左边增加 “氵”旁,专门表示满溢义。 (四)音译词的意义 汉语中用来记载外来词的汉字最初都只是作为一个记音符号,这时字形是没有表意 作用的。但在长期的使用中,人们会逐步地对它进行改造,使之适合汉民族用字的习惯, 表现出以形显义的意化趋势。外来词表现出来的这种规律除了会添加汉语原有语素,或改 造为意译词,这时一般是添加形旁,使它看起来好像是汉字原来的意义。 例如:葡萄:来自汉代的西域,传进来曾使用过多个不同的汉字来表示,“蒲陶、 葡桃、葡陶、蒲萄”。 狮子:“(乌戈)有桃拔、师子、犀牛。”“师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 幽默:humour,记音字“酉靺”,“幽”和“默”有形式上潜藏不外露,内容上包 蕴丰富深刻的意义。 (五)新造字的“形旁统一”化 后代新造汉字仍会表现出重视形旁作用的特点。 新造的简化字:灭--滅、尘—塵、灶—竈、帘—簾。 随着化学的发展,大量新元素被发现,这些新发现的元素大都是用有着统一的形旁 示意的形声字来表示。金属元素用的是“钅”,非金属用的“气”“石”“氵”。 . 4.3 构字与构词之间的通约性 汉字与汉语,一个属文字,一个属语言,二者本来是泾渭分明,但在组合派生的规 律上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一)汉字的构成机制  组合性造字:汉字由象形到形声,后来的字都是以更早的字为基础构成的。  口—甘—启—召 (单体为文,合体为字) (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軵为形声,形与形相軵为 会意。)  组字的基件事偏旁:汉字组合的基本构件事偏旁而不是笔画。  组字过程中的会意性:汉字的偏旁大部分都是蕴含着意义的独体字,当它们进入新 字时,字义也一起参与表意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拼合在一起,在意念的作用下 合成一个新义。只--隻、双--雙 (二)合成词的组合机制  组合性造词:复合词由实词素复合而成。 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有的汉字具有全面的构词能力,即可单用,又可处在词内 各个不同的位置上,它们的生成能力强,出现字次多。” 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春雨、忧虑—心腹、门生—电脑、红娘。 结合实例说明汉字的具象形。 .汉字学│ 158 9.2 汉字的平衡性 汉字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方块形。在长期的使用中,汉民族的美学精神与观念,在 潜移默化中改造着汉字结构,使之最大限度地产生出符合主体审美观的美学效果。这种审 美观就是在汉字的上下叠加、左右相对、里外套合中的平衡与对称。 9.4. 5 汉字的文化娱乐功能 (一)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能上下颠倒 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例子如 下: i.苏轼回文词《西江月》题为《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 iv. 宋代李禺《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iii.黄庭坚的《西江月》回文题为《用僧惠洪韵》,词云: 细细风轻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 前秦时期秦州刺窦滔妻子的《璇玑图》摘录: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ii.汉字学│ 159 9. 《虞美人寄情》是宋代王齐愈创作的: 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空掩。 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 眉山浅拂青螺黛,整整垂又带。 水沉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 从末字倒读为: 横波眼溜春溪碧,玉莹轻衫窄。 熨香沉水带双垂,整整黛螺青拂、浅山眉。 杯残殢枕欹眠醉,去客来归未? 燕飞帘卷掩空堂,日永轻丝摇嫩、柳金黄。 (二)顶真与成语接龙 1. 顶真也叫蝉联、联珠,是把上一句末尾的字(词)作为下一句的起字(词),使 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例如: 例 1:什么树开什么花, 什么花结什么果。 例 2: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例 3: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例 4:茵茵牧草绿山坡, 山坡畜群似云朵, 云朵游动笛声起, 笛声悠扬卷浪波。 例 5: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 的思索。 .汉字学│ 160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轻风细细。 v. 汉字学│ 161 2. 拆字形:一边防洪,一边抗旱。(“汗”字)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字) 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也”字) 有凤凰而没有孔雀。(“几”字) 添丁进口。(“可”字) 斩草不除根。(“早”字) 孔子登山。(“岳”字) 独留花下人,有情却无心。(“倩”字) 一夜又一夜。(“多”字) 十女同耕半边田。(“妻”字) .成语接龙是汉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成语接龙规则多样化,一般熟知的是采用成语字头与字 尾相连不断延伸的方法进行接龙。例子如下: 白头到老 老气横秋 视死如归 归心似箭 胜任愉快 快人快语 二龙戏珠 珠联壁合 秋高气爽 爽心悦目 目不斜视 箭无虚发 发扬光大 大获全胜 语重心长 长话短说 说一不二 合情合理 理屈词穷 穷兵黩武 武艺超群 群雄逐鹿 鹿死谁手 手到病除 除暴安良 良药苦口 口蜜腹剑 剑胆琴心 心猿意马 马放南山 山高水长 长生不老 老王卖瓜 瓜李之嫌 富贵荣华 华而不实 实话实说 悍然不顾 顾全大局 说长道短 嫌贫爱富 短小精悍 (三)字谜 字谜是谜语的一种,谜底是汉字。猜字谜的时候往往要拆分汉字的字形。 i. 拆人名:三位一体。(“王”字) 水漕干涸。(“曹”字) 座中无人。(“庄”字) 既有头,又有尾,中间生了四张嘴。(“申”字) 文武双全不猜斌。(“刘”字) 左十八,右十八。(“林”字) 说话十分得体。(“谢”字) (四)汉字的倒置、重合与错讹 1.汉字的倒置 • 福字倒置,即“福”到了。 2.汉字的重合 • 黄金万两。 .汉字学│ 162 ii. 汉字学│ 163 3.汉字的错讹  不要道听途说,闻而不查,以讹传讹。例如:“三豕涉河”就是由“己亥涉河”。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 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 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 游戏时间:1.每人随意说一个词;2.就词造句,一个接一个,连起来,最后 形成一个故事。 单元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从诞生之日起, 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 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汉字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即能 够通过字形来显示它的意义。正是汉字的表意性,使得它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 到一起了。它表的是什么意,用什么样的文字字形加以表示,表意的手段与方式是如何, 所有这些,都浸润着文化的因素在里面。随着汉字的演变,这种表意作用在弱化,但它的 基本性质却没有消失。汉字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汉语语音结构简单,同音字 多,故有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其二、汉语语法缺乏足够的形态标记,故有了以 字为单位的表意来进行词间的组合。在汉字的造字、构形、赋义中,会体现出许多与汉民 族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人们在铸造汉字的过程中,总是会按照原有的思维逻辑与习惯,融 进原有的认识与观念。在汉字身上所凝结的文化精神,最集中的就是汉民族的思维特征 了。汉字的文化娱乐功能体现在(一)回文诗、(二)顶真与成语接龙、(三)字谜、 (四)汉字的倒置、重合与错讹。 关键词 表意文字 字根 象形特点 六书 以形释义 文化精神 构形 形旁类化 具象形 形旁显性化 形旁统一 构成机制 文化娱乐功能 四书 字族 通约性 . 汉字学│ 164 参考书目: 1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2011,上海古籍出版社。 2 高家莺、范可有、费锦昌《现代汉字学》,1993,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2001,辽宁人民出版社。 4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参考文献》,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 6 王宁《汉字学概要》,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2001,湖北人民出版社。 8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通论》,2000,北京长城出版社。 . 阐明古代汉字教学与教材的特点; 3. 检视现今汉字教学的优缺。 热身练习 请完成下图,根据相关内容填上正确答案。 . 说出至少 4 本古代用书; 4. 简述字表的研发单位及作用; 5 . 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 6 . 简述汉字教学的传统; 2.汉字学│ 165 单元十 汉字教学 阅读此单元后,你能: 1. 花、草、芳、芬;2.汉字学│ 166 前言 你听说过、读过此书作者张大春的著作吗? 在中国内地出版的作品并不多的台湾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 家张大春,不轻易出手,一出手作品旋即受到海峡两岸读者 的争相追捧。2009 年,他就这样携《认得两个字》闯入了 “新浪中国 2009 年度十大好书榜”。 由与孩子交流沟通所产生的《认得几个字》,是一本温馨逗趣的亲子书。也正是在 与孩子的对话中,张大春惊讶于孩子对于字的无知所产生的好奇,他甚至以此经常提醒自 己:我是如何错过了成为一个思想家的机会的。 有人说称《认得几个字》是活泼、俏皮版本的《说文解字》也并不为过。对此,张 大春有清醒的认识,他在自己的专栏文字里写道:“汉字传承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繁体、简 体使用人口的大数趋势,也不在两者解说、笔法的优劣高低,而是明明浸润于繁体字学习 环境的我们根本没有一套有效利用繁体字庞大文化讯息的教学系统和思辩训练。” 汉字尤 其是繁体字学习状态的凋零,是让张大春长期以来扼腕叹息的一件憾事。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 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 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 《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请问我们通过汉字教学又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会写一些字?学生学会写对一些 字?学生了解了一些字的文化含义?学生掌握了汉字音义形的推理依据?学生进而体会了 汉字的优美与可贵,进一步养成誓要写对汉字的习惯与要求? 我们自己呢? 你会如何谈谈说说以下几组的汉字? 1.女;男; 3.晶;武;4.福;天。 . 1 汉 字 教 学 的 历 史 简 述 (一)汉字教学的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据考古文献研究,在汉字系统形成的 殷商时期,习字学书就已经成为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郭沫若的《殷墟粹编》 1465——1479 片,收有刻写六甲表的前 12 行。他在《序言》中指出,这是商人 教子弟刻写文字的记录。张政爙通过对各代文物的比较考证,肯定了郭沫若的说 法。他指出:“我们知道殷墟卜骨上常见学刻六甲表的前几行,居延汉简上常见 学写《仓颉篇》、《急就篇》的前几句,汉砖上也常见学写《春秋公羊传》的首 章,都是学书者所作,事情或许相同”(《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载 《考古学 报》1980 年第四期 )。这说明,商代 确有教学习字的“ 书学”,只 是 当时的文字主要掌握在巫史手里,汉字教学因而也只是极少数人的内部行为而 已。 (二)汉字教学简史 从现存的记载和教材来看,先秦时期当时很重视教育,认为教学是建国立 民的根本。《礼记学记》里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 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的汉字教育起源早,因此童蒙识字课本的编纂 也非常早。  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的《史籀篇》。《汉 书、艺文志》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据专家研究,该书 按字的意义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二句为韵,以便学童习诵。这也是世界上 第一部童蒙识字课本。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小篆统一天下文字,李斯等人编《仓颉篇》、 《爰历篇》、《博学篇》(后人称之为“秦三仓”),作为推行小篆的范本,也 是童蒙识字课本。西汉初期,闾里书师将这三本书进行删改合并,去其重复字, 合编为《仓颉篇》,用以教学童识字。 .汉字学│ 167 1 0 . 2 古代汉字教材的科学性与特点 宋元时期,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融合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 深入,理学的发展也对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期间,基本上完成了一套 蒙学识字教材体系“三百千”,产生了大批新的启蒙教学用书,这套体系和教 材,成为以后启蒙教学、学字识字的基础。这些课本是汉字教育史上的宝贵财 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选录常用字。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识字效率,使学习者尽可能快地获得阅 读能力,汉字教学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识字教材选录的必须是常用字。 古代童蒙识字课本在常用字的选择上非常成功,其重要标志是:每个时代的课本 选字都能被后代的课本所传承。周宣王时的《史籀篇》,成为秦代识字教材的底 本。据班固所云,李斯等编《仓颉篇》等书,“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 颇异”;到东汉建武时,《史籀篇》仍在,只是“亡六篇矣”;秦代《仓颉篇》 仍被汉初闾里书师采用教学童识字;“三、百、千”流传在汉字教学中几百年而 不衰。这些事实都说明,历代字书对常用字的选择是科学而成功的,其中的绝大 多数字种都属社会基本用字,并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而被废弃。 第二,收字数量科学适用。 .汉字学│ 168  西汉中期到东汉,识字课本的编纂达到高峰,著名的即有:司马相如 的《凡将篇》、李长的《滂喜篇》、史游的《急就篇》、扬雄的《训纂篇》,等 等。直到许慎《说文解字》出,识字课本的编纂势头才渐趋平息。  魏晋以后,直到宋代,楷书成为社会通用字体,陆续出现了几部有影 响的楷书识字课本。最有影响的有:南朝梁周嗣成奉敕编成的《千字文》,宋王 应麟等编的《三字经》,宋佚名编的《百家姓》。三书后被合称为“三、百、 千”,成为几百年使用不衰的识字课本,一直使用到清末,直到今天仍被人念念 不忘。 10. htm ) 尽管史籍语焉不详,中国古代围绕汉字教育所进行的字频研究和常用字研 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童蒙识字教材编纂的 科学性。中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在字种的排列上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顺 序,后代字典所用的分别部居、据形系联、据义系联的排列方法,在这些字书中 都已经萌芽。这体现了编纂者们文字学方面的素养,更为可贵的是,体现了古人 对汉字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 .edu.汉字学│ 169 汉字数量大,而且,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的数量 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增加着。但是,汉字总数虽然增加,社会常用字种和字量却是 基本稳定的。汉字初级教学字量应当与社会常用字量大致持平。古代的童蒙识字 课本在字量的确定上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从《仓颉篇》到“三、百、千”,每部 课本的收字量约在 1000——2000 左右,同时并用的成套识字课本的总字数约在 3000——4000 左右。据《说文、叙》,秦“三仓”经西汉闾里书师整理后,删 去 其 重 复 之 字 , “ 合 六 十 字 一 章 , 共 五 十 五 章 ” , 共 计 3300 多 字 , 则 各 篇 约 1000 多字。西汉初期,儿童识字仍以秦三仓为教材,识字量为 3000 多字。西汉 中期以后,汉代人开始自己编识字教材,《训纂篇》、《滂喜篇》各 2400 字, 史游《急就篇》2100 多字,流传到清末的“三、百、千”,一共 2000 多字。用 当代汉字字频统计和社会常用字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2000——4000 字几乎是 中国历代社会常用字的恒量。 周有光曾对当代各家对现代汉字字频的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抽象出 了“汉字出现频率不平衡规律,也叫汉字效用递减率”(见《中国语文纵横谈》 156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这个规律可表述为:最高频的 1000 字,覆盖 率大约是 90%;以后每增加 1000 字,大约提高覆盖率 1/10。根据汉字效用递减 率,3800 个字种覆盖率为 99.bnu.cn/course/gdhy/zljc/hzgy/6.9%。中国历代字书的收字量,与当代人使用先进 的科学技术统计出的结果若合符节,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字频研究和社会常用字统 计的水平。历代文学名著不重复字的用字量也印证了历代识字课本体现出来的社 会 常 用 字 的 恒 量 。 ( 详 文 http://course. 3 中国当前的汉字教学与字表研究  从历史得以了解,历代统治者对汉字教育尤为重视。新中国成立以 后,政府把汉字教学提到重要的位置,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与实践, 汉字教学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原有的基础汉字教学得到空前发展的同 时,又开创了汉字教学的新领域。围绕着汉字教学,教学常用字研究成为汉字研 究的重要领域。  基础教育中的汉字教学是汉字教育最重要的领域,它关系着全民文化 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文化的继承。中国最早的识字课本就是 为汉字基础教育而编写的。自宋代以来,“三、百、千”几乎成了全国通用的识 字教材。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 式小学代替了旧私塾,迫切需要以新教材代替旧的识字课本。 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社会常用字也由古汉 语用字向现代汉语用字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反映在小学教材中。因此,重新确 定小学识字的字种和数量,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自本世纪到现当代,基础教 育用字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其研究方法是,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汉字的使用 频率的研究,将高频字作为教学用字。  中国现代最早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字频统计的是陈鹤琴,他为了研究语 文教育问题,对语文课本及通俗书报的用字作了统计分析,从 55 万字的中文资 料中选定 4261 个字种,编成《语体文应用字汇》,与 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  中国现代最早的小学用字研究是 1930 年 12 月民智书局出版的王文 新著的《小学分级字汇研究》。作者把收集到的小学生作文、小学教科书用字和 中国第一部现代汉字字频统计著作《语体文应用字汇》所收字进行汇总统计,得 出字种 5364 个,根据识字要求,淘汰了 1565 字,其余 3799 字就作为小学识字 用字。作者把这些字分为初小、高小共六个年级,并确定各年级的识字量和具体 字表。其各年级的识字量的分布为: 初小:一年级 541 字,二年级 558 字,三年级 654 字,四年级 793 .汉字学│ 170 10. 汉字学│ 171 字; 高小:五年级 622 字,六年级 631 字 近年来,中国为了加强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从而缩短识字教学的时间,提 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对于识字量的确定、字种的选择,都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 上面提到的周有光总结出的“汉字效用递减率”之外,有关专家从语文教学的角 度,对汉字的频率作了更精确的统计。  据专家研究,从汉字的覆盖率来看,掌握 500 多个常用字,覆盖率 就高达 80%;掌握 900 多个常用字,覆盖率能达到 90%;掌握 1350 个常用字, 覆盖率则达 95%;掌握 2400 个常用字(也有人统计为 2500 个),覆盖率就达到 99%。 在汉字教 学中,字 种的选择 应以科学 统计为依 据。一方 面,识字 的目的 是 为了阅读和写作,对于读和写来说,汉字的覆盖率越高越好,读写时接触到的字 种中,已知的字种占的比率越高越好。另一方面,所选字种在读写时复现率越 高,识字巩固率也越高。由此可见常用字种的选择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 来,语文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 1983 年 , 《 教 育 研 究 》 第 五 期 发 表 了 张 卫 国 的 《 小 学 语 文 用 字 研 究》,其中《小学语文用字表》收字种 3071 个。  1985 年,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对 1978——1980 年出版的 全国通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全部词汇作了统计与分析,编成了“满足中小学语 文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其他各类学习汉语者的迫切需要”的《常用字和常用 词》。其中有《按出现次数多少排列的常用字表》,收字 1000 个。作者统计, “中小学语文课本用作统计资料的全部篇幅,有近 4/5 是用 1000 个高频汉字写 成的。”其中,前 500 字的覆盖率达到 69、98%。  1988 年 , 语 文 出 版 社 出 版 国 家 语 委 汉 字 处 编 的 《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字 表》。该表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语文教学和其 他方面的需要”,收常用字 2500 个,次常用字 1000 个。这为汉字教学、为语文 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国家语委发布的常用字表是国家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字种 字量的规定,属文件性质。 . 4 中国汉字扫盲教学及其教学用字研究 中国汉字扫盲开始于 20 世纪初期、古代帝王封建统治阶级历来奉行“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决不鼓励“劳力者”学习文化,掌握汉字, .汉字学│ 172  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对汉字教学具有工具书性质的、最方便实用 的常用字表是娄警予、王贵文编著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字表》收入 1987 年北京教育 出版社出版 的《语文基本知识 小丛书》(叶苍岑 主编)中。 该 书作者是两位语文教师,他们编写《字表》的目的很明确: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服 务,“改变中学汉字教学‘一笔糊涂帐’的状况”。该“字表有一个突出的特 点,就是实践经验、科学分析、仪器运用相结合。他们先凭学汉字、用汉字、教 语文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可靠的字典辞书中选出他们认为应当列为常用字的字 表,然后从许多个侧面对初步的字表进行客观的核查、检验 ——这其实就是科学 分析”(张志公《序言》),因此,可信度很高。同国家标准局用电子计算机统 计所得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常用字表 3755 字相对比,有 3706 字相同,所未收的 49 个字多属较生僻的专业用字、地名用字,等等。该字 表共收 5623 字,其中,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字 2986 个,中学语文教材出现过 的 1496 个 , 还 有 作 者 经 过 调 查 研 究 认 为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的 、 应 该 扩 选 入 字 表 的 665 字。该字表的编写体例使它对语文教师具有工具书的作用。这就是,凡在小 学语文教材的生字表中已经出现过的字,在字的下面标出该字在哪一册中出现; 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字,在字的下面标出出现在哪一册、哪一课中首次 出现。这就为将中小学教师系统地进行汉字教学提供了方便。中学教师可以从字 表上看到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共识了多少汉字,并据此检查他们对小学阶段所识汉 字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字表中看到小学阶段教学的每个汉字,分别出现在哪 一册教材中,进而查阅小学教材,把两个阶段的识字教学连成一个整体。 请阅读黄妙芸《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生字表为研 究对象》一文。你对马来西亚的生字表有何看法? 10. 汉字学│ 173 因此中国解放前文盲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自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一 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此认识到了唤醒民众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救国,开始了 汉字扫盲运动。这些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编排扫盲用字表,并亲自到乡下,进行 扫盲工作。扫盲字表的编写,是扫盲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提高扫盲效率的保证。 (一)洪深《一千一百个基本汉字使用教学法》 中国最早的当时影响最大的扫盲字表是洪深编著的《一千一百个基本汉字 使用教学法》,生活书店 1935 年 11 月出版。该书扉页题字“献给推行识字运动 的诸位先生”,揭示了其写作目的。作者选定 1100 个字作为基本汉字,另外再 加 250 个特别字,主张用这些字来“表达一切的心情和事实”,这实际上是限制 用字。他说:“将来,一切政府的文告,法院的批判,学者的理论,报纸的社 评,也许可以全用 1100 个基本字和 500 个特别字来写,使得那凡是经过识字训 练的民众自己都能看懂。”这段话进一步说明此书是为扫盲工作提供的。 洪深所谓“基本汉字”,不是根据字频来选定的,而是根据字义,根据表 达的需要,选取每组同(近)义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字。洪深主张,写作时遇到 基本字以外的字,就改换一个说法。例如,基本字中有“土”而无“泥”,需要 用“泥”的地方就用“湿土”;有“地”而无“田”,“种田”要改说为“种 地”;没有“媳”,“儿媳”要改为“儿子的老婆”;等等。 洪深的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所选的 1100 个基本字,都是汉语中最常用 的字,覆盖率可达 90%以上,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用这一千多字写出了很精彩的 文章。但是,洪氏的主张是不懂语言学的外行主张,其致命弱点是颠倒了语言与 文字的关系,用文字来限制语言,人为地改变语言来迁就被缩减的汉字,这是削 汉语之“足”来适应汉字这个“履”。因此这个主张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洪 深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对扫盲工作的热忱和探索;他的失败,也为语文工作者提 供了借鉴:扫盲工作和其他语文工作一样,不能违背科学规律。 (二)扫除文盲字表 中国改革开放前,虽然进步的知识分子为扫除文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 是,广大民众在政治经济上没有改变地位,扫盲不可能取得显著成果。收效最显 . 汉字学│ 174 著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扫盲运动。1949 年 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设“识字运 动委员会”,以推动识字教育和扫盲工作。 1952 年 6 月,教育部公布扫盲常用 字表,收字 2000 个,供编识字课本用。1953 年 11 月,扫盲委员会制订《扫除 文盲标准》,规定农民识字 1500 个,工人识字 2000 个。此后扫盲工作一直常抓 不懈,有专门机构负责,取得了重要进展。 1984 年教育部公布,建国 35 年以 来,全国共扫除文盲一亿五千万人,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 1949 年的 80%以上 下降到 1982 年的 23、5%。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一个时期全民经商热潮的出现,扫盲工作出现反 复,文盲率有所回升。据 1988 年人口抽样调查估计,中国现有文盲两亿左右, 每 年仍有 200 万 左右 的新文 盲产生。根 据这种 情况,国家 加大了 扫盲工作的 力 度。1988 年 2 月 15 日,中国国务院颁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这是为了加 强中国的扫盲工作,尽快完成扫盲的历史任务而制订的行政法规。其中规定了个 人扫盲工作的标准,内容是:“农民识 1500 字,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 识 2000 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能 够书写应 用 文 。 ” 1993 年 , 国 家 语 委 所 属 语 言 文 字 应 用 研 究 所 研 制 了 《 扫 盲 用 字 表 》 (载《语 言文字应用》 1993 年第三 期)。该表 分甲、乙二表,甲 表收全国统 一 的扫盲必写字 1800 个,乙表收扫盲参考用字 200 个。上述文件是国家扫盲工作 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用字。 扫盲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198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 23 届会议 ,认为在 2000 年扫除文盲是一项特别紧迫的任务。联合国大会于 1987 年 12 月通过决议,规定 1990 年为国际扫盲年。 10.5 对外汉字教学及其标准 对外汉字教学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领域。早在三世纪,就已经有了对外汉 字教学活动。据史书记载,公元三世纪,汉字传到了朝鲜;此后,又相继传到了 日本、越南等国,成为上述国家记录自己民族语的符号或辅助符号。汉字的对外 传播需要对外汉字教学。因此,从理论上说,自中国与异族他国开始进行文化交 . 6 马来西亚汉字教学简述 马来西亚在国家教育体制下的汉字教学主要通过小学的华小和国小的语文 教学、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及大专的交际汉语课程。其中涵括了汉语汉字作为第一 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概念。我国华小和国小的汉语汉字教材主要以教育部课程 局采用的字表为依据。此部分的相关内容可阅读黄妙芸《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生字表为研究对象》一文。此词汇表主要是官方编写教材 的主要参考文件。 对于课堂中汉字教学的情形,无论针对华小还是国小,相关的探究论文并 不多。由于我国语文老师多采用随堂分散识字的策略,主要根据华文课程教材用 书的序列进行教学,对于汉字教学的关注也只停留于笔画笔顺和字体、书写等方 面的问题与困境,未有理论性的探讨和实践。因此我们还未深入至以文字学理论 与知识为教学基础和教学方向进行系统的汉字教学。通过观察,极少语文老师能 就汉字通过教学灌输汉字蕴含的文化元素和中华特色,或根据各年级字表中的汉 字文字特色特点重新编制教学内容与进度。 .汉字学│ 175 流之后,对外汉字教学就已经开始。只是由于有关史料的缺乏,我们难以了解其 详细情况。 中国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需要显得日益 迫切,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据 1989 年统计,中国全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 院校达到 100 余所。制定科学的用字标准的要求,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90— —1991 年,中国对外汉 语教学领导 小组和 北京语言学 院汉语 水平考试中 心联 合 研制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这份大纲是中国初等、中等汉语水平 考试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 试的重要依据。大纲中汉字的分级与词汇的分级保持一定的联系。汉字大纲收字 2905 个,分为四级:甲级字 800 个;乙级字 804 个;丙级字 601 个;丁级字 700 个。这 2905 字中,有 2485 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一级常用字。 10. 7 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原则 10.1 汉字特质与教学 汉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汉字教学的对象是哪一类人,学 会汉字、掌握汉字都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此,能否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便 成为能否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汉字是构意文字,即根据它所记录的词义构拟形体。因此,从理论上说, 语言中有多少词,就会有多少字形。但是实际上,由于社会用字中对多义共一形 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容忍,特别是由于同音借用,都限制了字形的无限增多。 但是,汉字的数量依然很大,仅社会最常用字就有 2000——3000 之多。掌握这 些汉字,对学习者并非轻而易举。从结构上看,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中语 音的体现是隐性的,没有直接的、准确的表音成分。汉字结构复杂,又不能见字 识音,给汉字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只要按照汉字构形的规律作到汉字教学的 科学化,教学的难度就会减少,教学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识字是求知的前提,识字活动是一种终身的学习活动。各种识字教学尤其 是小学识字教学,要为这种终身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石;所以,我们不能把识字教 学的目标仅仅设定为认识几个字,而应当从终身自我教育的长远目标来考虑其效 果。从这个长远目标出发,识字教学不但必须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而且要使学 习者在不言中感受到汉字的表义特点、汉字的构形规律性和汉字的系统性。而 且,识字教学也只有遵循汉字构形的规律,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 .7.汉字学│ 176 针对大专的汉语汉字教学,其教学对象多为非华裔学生。各大专的教学课 程和教材各异,也没有像中国为对外汉语教学而整理的字表。因此,我们对实际 课堂的汉字教学情况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深入。 请阅读邵彩侠、仇云霞《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缺失原因与对策》一文。 你赞成作者的看法和建议吗?为什么? 10. 汉字学│ 177 10.7.2 汉字教学参考与思考 我们从中国汉字教学实践举例说明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原则。 (一)根据汉字的属性来确定识字教学初期积累的字表 识字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每到一个阶段,教学方法和策略都要因积累的 不同而发生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选择好初期积累的字,也就是选择第一 批字来突破“零”。这一批字必须是比较容易的,是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以后的学 习的。确定这一批字必须根据汉字的属性,而且要根据汉字的多种属性综合确 定。这些条件是: A.结构相对简单,即构件一般不超过 2 个; B.构意明晰度高,即不含仅有代换功能的记号构件; C.构字频度高,特别是作表义构件的构字频度高,有利于带动第二阶 段的教学; D.一般先教书写自由语素的常用字,选择书写不自由语素的单字时, 应同时选择经常与之构成双音词的另一个字进入初期积累字表; E.初期积累字对应的词,应是 6-7 岁儿童口语中已经会说的,也就是 音与义已经被学习者把握了的; F.适当选择虚词,以便组句。 要同时满足以上六个条件,必须运用汉字构形学所提供的汉字属性——包 括构形属性、职能属性和字用属性,进行综合的择定。 你对马来西亚华小汉字教学感到满意吗?为什么?你有任何汉字教学心得吗? (二)依据汉字构形规律,科学地讲解字理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即通过构形讲解它的构意,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字所记录的词义。但是,有些人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 为现代汉字已是一堆没有理据的符号,可以随便讲,只要能让学生记住就行。实 . 汉字学│ 178 际上,汉字学是一种科学,汉字的讲解必须是科学的。不科学地讲解汉字,会造 成学生的思想混乱,而且也不利于他们对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学习。 汉字构形的知识是用来科学地分析汉字的。在讲解汉字时,必须遵循以下 几个原则: 1.汉字是由构件组成,其构意的体现是通过构件来实现的,讲解汉字,首 先不能将其构件讲错。如:“福”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有人把它拆 成“衣”、“一”、“口”、“田”,把它讲成“一口人有田种,有衣穿,就是 福。”且不说这种讲解在构件拆分上的错误,单是把“示”讲成“衣”,已经造 成了一种大混乱。再如:有人把“悲”中的“非”讲成“韭”,说“悲”就是 “心里象长了韭菜一样悲哀”。 2.汉字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进入构字后,便具有了构字功能:或示 音、或表义、或表形、或起区别标示作用。讲解汉字必须以构件在构字过程中的 实际功能为依据,讲错了或曲解了构件的功能,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 例如:“韭”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小篆字形作“宴”,象韭菜丛生地上之形,它 是以构件的表形功能来体现构意的。有人因为“韭”中的“非”与“非常”的 “非”外形相似,就把“韭”拆分为“非”和“一”,把“韭”看作会意字,把 它的意义和否定词“非”联系起来,讲成“不是(非)一根,而是一大片”。把 表形构件“韭”讲成表义构件“非一”实在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再如“饿”字中的“我”是示音构件,没有表意功能。但有些人把“饿” 讲成“我要吃(饣),因为我饿了”,把“我”曲解为表意构件。这样就会造成 一种误导,“俄”、“娥”、“峨”、“鹅”等从“我”得声的字就会被类推成 “我的人”、“我的女儿”、“我的山”、“我的鸟”,将学生引入歧途。汉字 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示音声符和表义义符都对对形声系统起归纳作用,把示音 声符讲成表义义符,就会使整个形声系统的规律不能展现,造成人们对整个形声 系统认识上的混乱。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时方便而随便乱讲,造成讲了一个, 乱了一片的严重后果,给识字者造成困惑。适当的联想增加对汉字字形的记忆无 可厚非,但是倘若语文老师既能利用汉字构形特色的原意和特质进行汉字教学又 能增加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 汉字学│ 179 请阅读黄国才《懂汉字教汉语高效益-例谈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在语文课堂上试验其中可行的建议,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体验。 3.由基础构件组构成汉字,大部分是依层次逐级组构的,构意是逐级生成 的,以集合的方式产生构意。在解释汉字时,必须按它们组合的实际状况来进 行,既不能把层次结构讲成平面结构,也不能把平面结构讲成层次结构,否则就 会发生错误。而人们常见的错误就是不懂得汉字结构层次生成的道理,把汉字的 所有构件看成同一个层次的东西。例如,有人把“温”字讲成“太阳照在器皿 里,使水变温”,这讲法是错误的,因为“日”并不直接对“温”的构意起作 用 , 它 先 与 “ 皿 ” 构 成 “ 昷 ” , 生 成 一 个 示 音 构 件 , 有 了 wen 的 读 音 , 再 以 “氵”为表义构件,构成“温凉”“温暖”的“温”。而且,这个“日”的形源 也并不是“日月”之“日”。甲金文均无“温”字,如果我们把“温”字上溯到 小篆,其右上方的“日”实际上是“囚”的变体,与当太阳讲的“日”字毫无关 系。“囚”表示封闭,封闭的器皿可以保温,这才是它真正的构意。 4.汉字的构形是发展的,今文字中失去理据不能分析的字形,要通过传承 线索进行复形。例如,现代汉字的构意多数仍可以分析: “张”、“驰”从“弓”,它们的本义是指把弓弦拉紧和把弓弦放松。 “引”从“弓”,本义是开弓的动作。 “弯”、“弧”从“弓”,它们表示的是弓背的状况。 “红”、“绿”、“紫”从丝旁,它们都表示某种染色。 “访”、“谏”、“谚”从“言”,因为它们的本义都与说话有关。 但是,现代汉字已经是经过长期演变的字形,不能直接分析的形体已比古 文字多得多了。因此,在分析现代汉字时,需要作一定的工作,使形义统一的条 件具备。对字理的分析来说,为由于字形演变而不能直接分析构意的字复形,是 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复形就是通过对字形的历时认同,沿着汉字发展的历史脉 络向上溯源,恢复保留着构意的字形,通过早期的字形使形义关系显现出来。 . 汉字学│ 180 前面的单元内容已经指出,汉字由起源而渐进为现代楷书,其间经历了很 多的发展阶段。就形体的外观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存在较大差别,但各历 史阶段又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汉字字体的演变有一定内在规律和一定发展 趋势的。我们在复形时,只有依照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和趋势去做,才能不主观 而 有 说 服 力 。 例 如 “ 襄” 。 造字解说 襄,甲骨文 (盛器) (人),表示一个人头顶盛器播种,几点指事符号 表 示将盛器中的种子撒向庄稼地。有的甲骨文 省去表示播种的几点指事符号。金文 将甲骨文的盛器 写成有提耳的盛器 ,误将甲骨文盛器中表示种子的一点指事符号 写成“土” ,同时加“攴” ,表示持械播种。有的金文 写成发芽的种子“屯” “衣” 文 误将“人”和盛器的 ,将 写成“土” ,将“攴” 写成“又” ,同时加 (布包、布袋),表示手揽布袋播种。造字本义:手揽布袋,撒籽播种。籀 将金文的写成,将发芽种子形状的 写成 ,将“土” 写成两个“工” ,将 “又” 写成两个“又”的“爻” 。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俗体隶书 将 简化成 。当“襄”的“手揽囊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攘”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襄,漢令。解衣耕謂之襄。从衣, 聲。 ,古文襄。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襄,汉代的律令说:脱衣耕种叫作“襄”。字形采用 “衣”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襄”字。 “壤”、“禳”、“瓤”、“镶”所从的“襄”字,构意难明,复形时先 找到小篆,《说文》作襄,从衣,中间的形体仍不明白。再找到金文 的 过 渡 字 形 有 盛器的 ,发现它 形,原来小篆字形中的两个“口”字是祭器的两耳的讹变。 这个字的构意是以在土地上支起祭器攘除恶鬼来表示“攘除”义。请参考上图 (取自 http://www. vividict.com/ WordInfo. aspx?id=1856): . 汉字学│ 181 分析字理要符合总体的构形系统。汉字不仅是历史的现实,而且是共时的 系统。前面已经说过,汉字的构形是成系统的,它们相互之间发生着网络的关 系,考察汉字的形与义,讲解汉字的形与义,都不能仅对单个汉字从主观的猜测 出发,随意地作出结论,以免讲了一个,却与另外一个甚至一批发生矛盾,这是 不科学的,也无法说服人,更不利于教学。 有一种被称作“流俗文字学”的主张,他们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拼义的文 字,现代汉字的字理大都可以用会意的方法来解决,而且可以不顾字形演变和结 构的特点用主观联想来任意讲解。前面所举的例子大都是从这种主张中挑出的。 这种主张在理论上有以下三方面的错误:第一,它违背了汉字本体的事实,一方 面忽略了现代汉字大约有 15%左右的字形,即使在直接构件组合(即一级组合) 层次已经无法分析字理,硬加分析,必然走向荒谬;第二,它否认或根本不知道 汉字形义的统一,也就是构字的理据早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只能解释,以 求其相对准确,而不能编造杜撰的;第三,它对汉字是一个具有不同程度严密性 的体系视而不见,否认或不知道汉字的构形系统是建立在形声系统的基础上的, 每一个字在这个系统中都有自己适当的位置,具有纵横两方面的字际关系,对任 何字的讲解都会涉及其他的字,是不允许有随意性的。 汉字教学长远的目标,决定了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对汉字正确的理解;汉字 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的规律性,给汉字教学提供了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的足够条 件。教师的创造性必须也绝对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提高汉字 科学的水平,提高对各种不同说法的识别能力。 (三)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汉字不同的属性,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我们主张“教无定法,殊途同归”,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切入点可以选 择。但是,汉字的科学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这就是“教有定则,勿离勿违”的原 则。汉字教学的方法不应当是一元化的,不但在每个阶段是不同的,对属性不同 的字,也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来教。例如,初期积累阶段,在教学传承独体字时, 可以采用古文字作背景,沟通物象、古代象形字和楷书,而对粘合独体字就不宜 用这种办法;又如,对理据明晰度高的会义合成字,可以以个体为单位,多用字 理讲解法,而对形声字,则宜于用系统归纳法;再如,对表音度比较高的形声系 . 汉字学│ 182 统,可以利用声符系统编成韵语成批讲解,而对表音度很差的声符系统,就不宜 于采用这种办法。 汉字科学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科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建立在对 汉字科学深广的把握上,汉字科学的基础理论尤其需要认真普及。汉字构形学要 解决的是汉字科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希望它对汉字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请阅读罗来栋《试论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 综合上文内容和此课程汉字学内容,你对现今我国华小的汉字 教学有何体验和感想,请分享。 单元小结: 此单元简略论述了有关汉字教学的传统与现况。从汉字教学历史发展过程 中可以发现历代的语文教学都特为汉字另设教材且相当被重视。识字是通往阅 读、博览知识的教材,在个人学习的关键能力。传统汉字教材极度突显其科学性 和文化性的特质,在当今汉字教学领域中极具指导价值现代。由于大部分常用汉 字历经简化,我们更需要了解相关汉字的构件形体文化的特性以更有效地帮助学 习者掌握汉字学习。 关键词 汉字教学 科学性 识字教材 汉字文化 教材特点 汉字理据 字表 . 汉字学│ 183 参考答案: 拓展阅读建议: 1.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2006,语文出版社。 3.张大春《认得几个字》,2009,上海人民出版社。 .许彩虹《识字教学策略》,2012,台湾:秀威出版社。 2.万业馨《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2012,北京语言大学。 4. 2007,中华书局。 5.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1994,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隆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2000,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3.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说文>部首今读本义》.林志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1996,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4.汉字学│ 184 参考书目: 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四《汉魏博士考》第 5 页转引自孟宪承:中国古代教 育是资料,1961,人民教育出版社。 2.
Copyright © 2025 DOKUMEN.SITE Inc.